索要补缴社保费用不属于敲诈勒索范畴。索要补缴社保是个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个人有权要求单位补缴,此行为不是出于敲诈勒索的目的,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一、职工社保断交了怎么办
职工社保断交处理方法如下:
1、继续补缴,将缺的社保的年限补缴上,补交完之后就可以去相关部门,或者企业办理退休手续;
2、延迟退休,每年继续缴纳社保费用,之前比如已经交了10年了,那就需要延迟5年退休,再交满5年的社保,补满15年的年限;
3、选择退保,可以选择退掉前几年缴纳社保的,可以退还之前交的那几年的社保费用的。
企业为员工补缴社保办理流程如下:
1、用人单位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下卸用人单位及职工相关参保信息导入本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
2、用人单位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录入社保补缴明细;
3、用人单位补缴录入完成,导出社保补缴报盘文件并打印出《社会保险补缴明细表》《基本医疗保险补缴情况表》各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
4、职工在参保期间,因工作单位变动等原因中断社会保险关系需补缴近三个月社会保险费时,用人单位可直接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报盘,并打印相关社保补缴明细表进行申报。
二、敲诈勒索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敲诈勒索应符合下列条件:
1、行为人通过威胁或威胁勒索财产,这是敲诈勒索的主要特征。威胁或威胁是指通过对公私财产所有人和保管人的精神强制,使其产生心理恐惧或压力,必须交出财产;
2、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而是其他目的,如债权人威胁债务人讨债,则不属于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威胁被害人强行索要公私财产的行为。
三、敲诈多少钱构成敲诈罪
构成敲诈罪的数额如下:个人标准:2000,5万,20万。单位标准:5-10万,20-30万。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进行威胁或者胁迫,强行索要公私财产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社保补缴是否属于劳动纠纷范畴?
95人看过
-
没有敲诈勒索成功属于敲诈罪吗
110人看过
-
索回赌资属于敲诈勒索罪吗?
460人看过
-
诈骗类借条,属于敲诈勒索吗
470人看过
-
辱骂罪属于敲诈勒索罪吗
337人看过
-
离婚要钱属于敲诈勒索吗
452人看过
-
5000元属于敲诈勒索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95000元算敲诈勒索罪,敲诈数额达到2000元即可立案追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敲诈勒索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在网上发发图片敲诈勒索是属于敲诈勒索罪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4很明显,对方已经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一、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 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
敲诈勒索罪属于既遂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17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恐吓、威胁或要挟手段; 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惧,但并未交出财物,均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
诈骗类借条,属于敲诈勒索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4强迫他人写借条是敲诈勒索。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者威胁被害人强行索要公私财产,强迫他人写借条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条件。敲诈勒索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通过威胁、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产的行为。为了正确认定敲诈勒索罪,应当把握本罪的威胁和威胁方法(即威胁)的以下特点:一是行为人以要实施的积极侵权行为威胁财产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例如,为了实施杀害、伤害、揭露隐私、毁灭财产等恐吓。由
-
敲诈勒索适用于缓刑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14敲诈勒索可以判缓刑,符合缓刑条件即可。 《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