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受取得和善意取得有什么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3 07:30:13 401 人看过

一、善意取得与继受取得分别是什么

(一)处理人权利不同。善意取得的受让人获得的财产是从无处分权人那里获取的;继受取得的受让人获得的财产是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

(二)构成要件不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存在无处分权、受让财产时是善意的、完成法定公示和支付合理价格;继受取得的构成要件是出让人持有财产所有权、通过赠与或互易、继承。

买卖合同属于继受取得的原因是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价款。通过买卖,由买受人取得了原属出卖人的财产所有权。合同为原始人所有且具有处理权,因此不属于善意取得而是继受取得。

二、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一)动产、不动产均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三)善意取得制度不仅仅适用于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他物权也可以善意取得。

(四)出质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权但合法占有的动产出质的,法律保护善意质权人的权利。善意质权人行使质权给动产所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

(五)如果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仍可以行使留置权。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三、什么情况下不能善意取得

不适用善意取得的情形:

(一)善意取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财产流转。其前提是这些财产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二)如果转让的财产不能随便流通或只能在特定的主体之间流通,交易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善意取得自然不能保护和促进这一层次的财产流转,受让人无权要求适用善意取得。

(三)如转让毒品、剧毒物、爆炸物,倒卖国家不允许自由买卖的珍稀动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等,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四)须经登记才能转让所有权的动产。有些动产,由于其价值较大,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相当重要性,为了加强管理,法律对此特别规定转让时应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02: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债权人相关文章
  • 取得善意
    处分权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取得。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其次它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促进交易安全。当所有权人与善意受让人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当侧重保护善意受让人。这样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还有利于鼓励交易。这种情况下,对所有权人利益的限制,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所有权人在托付别人保管自己财产或管理自己财产时不尽注意义务,而使他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
    2023-07-11
    84人看过
  • 善意取得与表见代理的区别是什么
    周某与陈某原系夫妻关系,2005年1月25日,周某购马自达轿车一部,登记车主为周某。2006年6月20日,周某与陈某经法院调解离婚,次日,双方又自行达成财产分割协议,约定轿车归周某所有。离婚后,两人仍共同生活,对外也以夫妻关系相称。2006年12月30日,陈某与老同学姚某签订购车协议,约定周某将车卖给姚某,价款为2万元,陈某作为代办人签字并代表周某签字。当日,姚某向陈某支付了全部车款,陈某向姚某交付了购车发票、机动车行驶证、车船使用税完税证明、保险单、2把车钥匙等材料,但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2007年4月24日,周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购车协议无效并判令姚某返还轿车。姚某称自己系善意有偿取得讼争车辆,其与陈某之间的购车行为有效。此外,2007年2月23日,他驾驶的这辆轿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将一位行人撞伤并赔付了5000元医疗费,由于未办理过户手续,此项损失应由登记车主周某共同赔偿。
    2023-06-14
    91人看过
  • 遣散费抗辩与善意取得有何区别
    离职抗辩与善意取得有何区别。票据抗辩中止的发生是以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正手之间存在抗辩为前提的。如果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的正手之间没有抗辩,则无需适用票据抗辩中止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必须以持票人的前背书人无权转让票据或者权利存在瑕疵为前提。如果持票人的前背书人有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者该权利是完整的,持票人可以通过背书合法取得票据的全部权利,因此没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空间。票据抗辩中止的构成,只需要持票人在取得票据时不知道票据债务人与其前背书人之间存在抗辩。至于他是否疏忽大意,没必要问。至于票据的善意取得,其构成要件之一是被取得人无权将票据转让给上一方,也没有重大过失牺牲的对象不同。票据抗辩的中止是指票据债务人不能以债务人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或持票人的正手抗辩对抗持票人。因此,票据抗辩权的切断牺牲了票据债务人的利益,使得可以拒绝履行的票据债务仍然必须履行,不能拒绝履行。票据权利的
    2023-05-02
    87人看过
  •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有哪些不同
    (1)原始取得是一种事实行为,一般只须有占为已有的意思或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即能取得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定继承除外),须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合意并满足法定的变动生效要件,才能取得所有权。(2)原始取得针对的是物上不存在所有权或被视为不存在任何权利,即使之后发现存在真正所有权或其他权利,也因原始取得而消灭这些权利;取得人均依法取得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继受他人的所有权,所有权上存在的负担(如租赁权)对于取得人具有约束力;继受取得的基本规则是:任何人不能取得大于前手的权利。物权的原始取得方法物权的原始取得方式有如下方式:1、劳动生产。2、公法方式包括征用、没收、罚款、罚金等。3、先占、拾得、发现、添附、时效取得、善意取得。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之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
    2023-08-16
    119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区别,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一、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区别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的区别:1.性质不同。拾得行为的法律性质属于物权问题,发生拾得行为形成的返还原物的诉讼是返还之诉。而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是债权债务问题,是债发生的根据之一,所发生的诉讼为不当得利之诉。2.确定责任的要件不同。拾得行为的民事责任,按照有关法律的解释,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不承担民事责任。不当得利人的民事责任则以其在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来区分责任的大小的。即,如不当得利者取得不当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仍然存在或可以代偿的,则必须返还;3.请求报酬的权利不同。拾得行为中,拾得人将拾得物品返还失主时,有请求报酬的权利。二、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的区别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不当得利是无因行为取得财产或者取得财产的因无效了,善意取得一定是基于无权处分而且取得财产人不知处分财产人是无权处分的,
    2023-04-14
    261人看过
  • 善意取得和善意第三人的规定是什么?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受让财产时为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动产已经交付,不动产已经登记。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法定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近现代民法的产物。指动产由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占有时,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请求第三人返还,而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非交易行为需可取得所有权,但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3)转让处分的标的物须为动产;(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受让人在接受财产时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时才为“善意”,否则为恶意,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关于
    2023-04-18
    192人看过
  • 无因性与善意取得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两者设立的出发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无因性理论实现对市场交易秩序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分离,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权行为是否需要一个原因性的目的规定(内容无因性问题),以及物权行为之效力是否取决于义务负担行为之效力,也就是说,即便不存在第三人,无因性理论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仅存在的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凭借无因性理论理顺交易和产权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虽然无因性理论在价值理念上强调了对第三人产权的保护,侧重维护交易的动态安全,在客观上稳定了市场交易秩序,但其本意,并不是要以解决原物所有人、出让人和第三人产权关系为首要出发点的。其更深远的目的还是在于丰富法律行为概念的内涵,明确交易中的多重法律关系,促进民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而善意取得制度从设计之始,就是以关注第三人财产安全、促进流通,保障市场交易秩序为目的和出发点的,“该制度从设计上就是以三方当事人为模型的,也即原所
    2023-04-17
    463人看过
  • 什么是原始取得?什么是继受取得?
    一、什么是原始取得原始取得也称最初取得,依这种方式取得的所有权是独立的,或者是原来无所有权,或者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无关。二、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1、国有化和没收。这是剥夺原所有权的行为。没收是对违法所得的财产或用来作为违法手段的财产的剥夺。依国有化取得的所有权是独立,其所有权归国家;依没收取得的所有权,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无关。2、生产。任何生产都是对自然界的占有、利用和改造。例如对自然界的直接占有、捕鱼、采矿;对自然界的间接占有、使用原料制造产品。3、添附。它包括(1)附合,如用他人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2)混合,如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混合不能分别;(3)加工,如在他人的布上画油画。4、收益。也称孳息,它分为:(1)天然孳息,如果树结果;(2)法定孳息,如存款利息。5、无主财产。如抛弃物、拾得物、漂流物、走失动物、埋藏物、隐藏物和无人继承财产等。这是指所有人不明或没有所有人的财产。三
    2023-05-03
    57人看过
  • 什么叫做善意取得呢
    法律综合知识
    善意取得,亦称及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根据法律的规定,善意取得不限于所有权,其他物权也可以善意取得。善意取得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第三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
    2024-04-28
    251人看过
  • 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界定
    一、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认定善意取得的条件如下:1.出让人无权处分。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占有人为非法转让。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4.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二、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界定善意取得的“善意”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受让人是否有“知情”的义务,通过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转让人的了解程度,受让人是否能够判断他的取得是善意的。2.受让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如果受让人明知其取得该物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极大,则可以认定为其行为出于“非善意”。3.应当考虑交易的场所是否符合常理。注意,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为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产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三、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有以下几方面的法律后果:1.善意
    2023-06-28
    119人看过
  • 什么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是什么?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非交易行为需可取得所有权,但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3)转让处分的标的物须为动产;(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受让人在接受财产时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时才为“善意”,否则为恶意,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关于善意取得的效力,善意取得一旦成立,善意受让人即时取得财产所有权,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并请求权一并丧失。原权利人有请求非法转让人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
    2023-06-15
    92人看过
  • 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区别
    所谓公信,是指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一旦依法进行了公示,即便依公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物权事实上不存在或有瑕疵,但对于依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该物权为真实时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而善意取得则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的制度。可见,在保护交易安全的作用方面,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是相同的,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第一、公信原则通过推定登记记载的权利人为真正的权利人,以保护登记的权利人,具有强化登记效力的作用;善意取得尽管能够维护交易安全,但并不具有推定功能,它主要保护的是依赖利益。第二、公信原则的目的是维护交易安全,即对依赖登记而交易的当事人的保护,因此,适用公信原则将导致交易有效;但善意取得要保护相对人,适用该原则,将
    2023-06-08
    353人看过
  • 房屋典权的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承典人直接从房屋所有人,依合同取得典权。典权合同为双务、有偿、诺成合同。合同当事人双方均负有一定义务,典权人须支付典价才能取得房屋典权,合同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典权合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故要符合民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规定:(1)出典人须为房屋所有人;(2)出典人须具有出典能力,承典人须具有承典能力。该出典能力和承典能力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出典、承典房屋;(3)当事人须意思表示真实;(4)合同内容须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5)典权合同须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须到房屋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2、继受取得继受取得是指以原承典人的典权为根据从原承典人取得典权。继受取得房屋典权是房屋所有人设定典权后典权流转的结果,主要包括转典、转让、继承和受遗赠等方式。转典是指承典人将典物出典于他人,由该转承典人对典物享有典权。此
    2023-06-08
    139人看过
  • 善意取得与其他财产保护制度有什么区别吗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动产占有人将动产或者其他物权的所有权转移给善意第三人的制度,即使占有人无权处分动产,善意受让人仍然可以取得动产或者其他物权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者即时时效,是指动产占有人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第三人或者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的制度,即使动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动产物权,善意受让人仍然可以取得动产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易需要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易中,交易当事人往往不知道对方是否有财产处分权,难以对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逐一进行调查。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按照转让人的擅自处分使交易无效,并允许受让人返还财产的,不仅会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但也使当事人担心,在从事交易活动时,所购商品可能随时都要退货,这会造成当事人在交易中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商品交易秩序的稳定。善意取得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转让人无权处分;
    2023-05-02
    362人看过
换一批
#债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债权人
    词条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债权人
    相关咨询
    •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有何区别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21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就在于通常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取得就属于原始取得,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条件,而后者的继受取得是建立在一定外在条件的基础之上,比如必须要有原来的所有人,同时还需要有对应的受领人,并且他们要达成一致的意见。
    • 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三者是一样的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03
      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三者是不一样的,三者的取得方式不同,善意取得是属于因他人无权处分此财产而第三人在善意的情况下获得的所有权;继受取得是现有的权利从原权利人处而继受得来的,对应的是原始取得。
    • 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有没有法律依据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19
      善于取得属于原始取得,在我国,物权原始取得的方法非常多,劳动生产或者通过物权取得的一些其他的利益,如房屋出租收益,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没收的违法收入、拾的遗失物等,以这些方法取得的物权都属于原始取得,继承所得,买卖所得属于继受取得。
    • 法律对占有和善意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4
      善意取得不是占有。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动产善意取得、第三人善意取得,在动产占有人非法处分其占有的动产时,如第三人基于善意受让对该动产取得占有,则依法对其即时取得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制度。
    • 什么是善意取得和切断抗辩的区别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27
      1、发生的前提不同。票据抗辩切割的发生前提是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如果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前手之间没有抗辩事由,则根本不需要适用票据抗辩切割制度。而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须以持票人的前手背书人无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该项权利存在瑕疵为前提,如果持票人的前手背书人具有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者该项权利原本就完好无缺,持票人依背书取得票据即合法取得完全的票据权利,目无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