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个人财产可以公证为共同财产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8 02:15:11
494 人看过
一、婚前个人财产可以公证为共同财产吗
婚前个人财产可以公证为共同财产。
夫妻婚前财产可以公证成夫妻共同财产。因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可以约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来加强其效力。
二、怎么样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1.当事人要准备个人的身份证明、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双方拟好的协议书。其中,一般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订约日期空缺,待公证员对协议进行审查和修改后,再在公证员面前签字。
2.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双方必须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3.公证申请被接待公证员受理后,公证员就财产协议的内容、审查财产的权利证明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受到欺骗或误导。
4.当事人如实回答公证员的提问。当事人配合公证员做完公证谈话笔录后,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5.双方当事人当着公证员的面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当事人于规定期限日凭收费单据来领取公证书。
三、婚前财产公证要花钱吗
婚前财产公证需要去所在地区的公证处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手续,具体的收费标准视地区不同而不同,大概的收费标准为:200到400元人民不等。婚前财产公证的费用不高,因此,对于夫妻婚前财产差距较大的,最好采取婚前财产公证,保证自己财产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避免离婚财产分割发生纠纷造成对簿公堂的局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夫妻共同财产公证成婚前财产了可以吗
496人看过
-
婚前个人财产协议需要公证吗,婚前个人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166人看过
-
夫妻共同和个人财产可以进行婚前公证吗?
443人看过
-
公证婚前财产,让其成为夫妻共同财产
245人看过
-
婚前财产公证属个人财产是否可以继承
500人看过
-
怎么证明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
10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婚前财产公证可以吗,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公证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7婚前房产可以通过婚前财产公证变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一)合同;(二)继承;(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四)财产分割;(五)招标投标、拍卖;(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八)公司章程;(九)保全证据;(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
-
婚前房产可以公证为夫妻共同财产吗,做公证算夫妻共同财产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3婚前房产,属于一方房产,不算夫妻共同房产。 一、根本没有必要去作婚前财产公证情况: 1、婚前一方已经取得产权证的。因为现在的民法典规定婚前的财产永远是个人的,不会因结婚达到一定年限而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 2、婚后所住房屋为自己父母的房屋或是承租的公房,判决标准是以房屋产权证为准。因为这种情况下房子在谁名下就是谁的财产,所以离婚时该住房不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分割。 3、婚前已经交付了全部房款,婚后才
-
婚前财产做为婚后财产公证可以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7可以。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前,也可以在婚后,对夫妻一方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进行约定,且约定优先于相关法律的法定夫妻财产分割制。所以,想要将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变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通过夫妻双方签订财产协议来进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
-
共同财产可以转化为个人财产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24婚前财产不会转化成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民法典婚前财产协议共同财产人可以不公证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03不是。我国没有一部法律规定要对婚前财产协议做公证。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该书面协议无论是否做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