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国法院网发表了周军和汪碧波《关押他人并致其重伤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案情是:被告人李某、张某、黄某为寻开心,侵入被害人王某的住宅,将被害人王某打昏后放置于一个废弃煤洞中,并将洞口封死,以考验其生存能力。被害人王某8天内将方便面吃完,水喝完,无奈之下饮用尿液继续生存五天,后被人解救,但是胃被切除三分之二,伤情经鉴定为重伤。该文作者认为,行为人劫持被害人王某后,没有对其勒索财物,不构成绑架罪;又,行为人在关押被害人后没有另起杀害或重伤的故意,也没有对其实施暴力行为,不符合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而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本案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理由如下: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间接故意。
作为犯罪主观要件的故意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主观上有追求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意志,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意志。本案中行为人实施其行为的目的是考验王某的生存能力,行为人在行为之初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可能对王某的生命产生威胁的,王某有可能因为生存能力强活下来,也完全有可能因为身陷绝境而死亡。从原文中的案情表述看,行为人在关押王某并将洞口封死后的13天里一直没有回来观察过王某的生存情况,所以行为人虽然没有就要置王某死亡的故意,但却对王某的生死已是处于一种放任的心理态度。王某不死是其有生存能力,王某死了也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所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间接故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已致王某处于面临死亡的危险状态。
行为人将王某关押的是一个荒废的煤洞中,并将洞口封死,之后,行为人并没有间隔一定时间回来察看一下王某的情形,以便在王某生命有危险时把他放出来。在这样一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下,在没有任何维系生命所需的食物来源,行为人也没有在王某有生命危险时放他出来的打算,王某随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而实际上王某也确实已经发生了生命危险,如果不是被人及时救出,王某也必将死亡。所以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使王某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从原文案情表述看,救出王某并不是行为人,如果王某是行为人自己放出的,那说明行为人还是没有放任王某的死亡,其行为可以构成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的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正因为王某是被他人救出而不是行为人自己放出,所以虽然王某最终没有死亡,但并不能改变行为人所实施行为的性质,只能使其行为在犯罪形态上处于未遂状态而已。
三、行为人侵犯的客体是王某的生命权而不仅是人身自由权。
行为侵犯的客体表明了行为的本质。非法拘禁罪要求行为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本案中行为人的行为已不仅是简单地限制了王某的人身自由,其关押王某的目的就是考验其生存能力,也就是说看王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关押王某的是一个荒废的煤洞,而不是村中一间房屋或其他容易被他人发现的地方,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对王某的生命造成威胁,使王某的生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不确定状态,随时有死亡的可能。行为人对王某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本质上是要给他的生命造成危险,所以行为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实际上是王某的生命权,而不仅是表面上的人身自由权。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前段,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是在行为人的行为侵犯的只是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而没有危胁其生命时,由于不是该款后段所述的行为人的行为所致的重伤或死亡而给出的法定刑,本案不适用该款进行定罪量刑。
综上,本案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未遂),并非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拟制的故意杀人罪(未遂)或非法拘禁罪。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
别人的行为导致自杀,是否应该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82人看过
-
老师存在杀人故意,而将学生打死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219人看过
-
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的行为
71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行为被认定为犯罪
146人看过
-
致人自杀犯故意杀人罪吗,导致他人自杀犯故意杀人罪吗
84人看过
-
抢劫罪的暴力应包括故意杀人
440人看过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成立后,在一定的行为发展阶段或者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形态包括预备、实行、完成和未遂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开始,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实行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阶段是犯罪行为... 更多>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杀人应注意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021、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杀人的规定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一类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另一类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的不负刑事责任。 2、如果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在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时杀人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根据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行为人故意杀人罪应注意哪些事项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07认定故意杀人罪需注意以下事项: 1、故意杀人罪与刑法中规定的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关系问题; 2、故意杀人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竞合问题。
-
故意杀人是行为犯吗 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14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因其犯罪成立的要见是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如果在犯罪准备阶段被制止或者主关停止该行为,则为故意杀人未遂或故意杀人中止,因此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
-
行为中怎样判定故意杀人罪的故意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03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呢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
-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伤害行为应该如何认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2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 1、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所谓情节较轻,包括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经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私自处死;激情杀人即本无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