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24 04:41:48 306 人看过

一、如何辨别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

如下辨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

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从事运输的人员,而故意杀人罪为一般主体;

2.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法规是故意,但对因此所发生的严重后果及至致人死亡却是过失,而故意杀人罪对致人死亡是故意;

3.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法规和运输秩序,而故意杀人罪则侵犯了人的生命权。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犯罪客体,本罪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2)必须有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章行为与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

3.犯罪主体,这也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人员,也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

(2)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

(3)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肇事人逃逸行为的。

4.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

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有可能是明知的,如酒后开车、超载、超速等,但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遇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情形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情形如下:

1.犯罪情节较轻;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有悔罪表现;

5.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3日 06: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何辨别交通事故诉讼主体与当事人
    确定交通事故的诉讼主体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把握:1、运行支配;2、运行利益的归属。一、抵押车出交通事故如何办抵押车出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要先进行责任认定。在车辆质押后违约债权转让的情况下,出质人虽然还是车辆的所有人,但是已经丧失了对车辆的运行支配,即车辆的保管责任归质权人。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由质权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出质人不再作为民事赔偿主体。二、交通事故全责是夫妻债务吗交通事故全责是否是夫妻债务要结合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如果事故车辆属夫妻共同所有,或者车辆运行所得利益为家庭生活费用支出所用,那么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事故赔偿所欠的债务应该属于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否则就不属于夫妻债务。
    2023-03-19
    434人看过
  • 交通肇事故意杀人罪如何处罚,有哪些规定
    通过交通肇事来故意杀人,直接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意杀人罪对于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故意杀人罪如何处罚,有哪些规定?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专业律师:你的法律救星!你是否曾在法律困境中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别担心!专长律师就是为了解救你而存在的!每个领域律师都拥有深厚的专
    2023-12-04
    2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有何区别
    我国刑法理论把犯罪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可分为单纯逃逸和移置逃逸两种。单纯逃逸行为的法律意义只能是不作为。而移置逃逸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理论界有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他人急需救助的情形,行为人不但未予救助,反倒以作为而提高法益的危险性,这时刑法评价的重点应在作为而非不作为。第二种观点认为,移置逃逸行为是不作为。将被害人挪开现场抛弃他处的行为看似一连串的作为,但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本来就不是在行为人身体外表的动静,而是在他所违背的法律规范的期待方式。刑法上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特有含义,是指犯罪行为的基本形式。实施不作为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违反命令性规范,而不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行动,有时行为人还可能以积极的行为去达到违反命令性规范的目的。如偷税行为在本质上是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既不作为,但是,并非为此而什么也没有做。相反地,行为人往往要进行伪造账目等活动。对于
    2023-04-19
    408人看过
  • 如何分辨故意杀人罪的立案假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可避免或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和知道不可避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性和明知必然性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放任自流。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合法的目的,让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非法目的,让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3)在突发情况下,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故意杀人罪的立案标准:1、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公安机关就可以故意杀人罪立案追诉,因为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2、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行为人构成该罪的,一般会被
    2023-08-08
    234人看过
  • 醉驾故意杀人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醉驾故意杀人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是什么?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023-05-02
    66人看过
  • 如何辨别故意杀人罪是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一、如何辨别故意杀人罪是属于既遂还是未遂故意杀人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如下:1.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2.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3.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其标准是人已经死亡,如果人当时没有死亡,但是确定以后会死亡的情况,则要等到出现危害结果时才能确定既遂与未遂。事先预谋故意杀人,并且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最后造成被害人因故意杀人行为而被杀死的后果。二、故意杀人罪是否会被判处刑罚涉嫌故意杀人罪,经查证属实的,会判刑。处死刑
    2023-12-03
    469人看过
  • 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
    一、怎样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各国法律都规定了较为严厉的行政、刑事处罚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是交通参与者的法定义务,也是驾驶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如果行为人肇事后逃逸,不但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而且往往因为肇事人的逃逸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危害后果严重,所以应予以严惩。但是,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十分复杂,在不同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逃逸后所实施的客观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可能各不相同。逃逸行为必须处于明知的故意,这是逃逸行为成立的首要构成条件。当然,证明肇事者的主观方面,不能仅靠肇事者自己的辩解,也不能仅依据常理的简单推断,这就要求我们从肇事的时间、地点、事发时的状况、行为人所处的状态等方面综合地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肇事的明知,从而确定继续行驶、离开现场的行为是否构成逃逸。对于一些以不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否认逸行为存在的肇
    2023-03-30
    139人看过
  • 交通肇事与故意杀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轰动一时的杭州飙车案渐渐的冷却下来了,检方最终以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诉。公众并不是都明白检方此举的“重大意义”:首先将胡-斌从死刑或重刑中排除,因为交通肇事罪最高刑期为7年;其次,检方及公安机关一直没有进行有关故意杀人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侦查或审查;最后,法院虽然可以作出与检方指控不同的判决,但是其几率非常小。所以,在此明确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公众对飙车案及相关案件作出公正的审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交通肇事罪。本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客体是公共交通安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主体为一般主体。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
    2023-06-04
    43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怎么进行处罚呢
    一、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怎么进行处罚呢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要怎么进行处罚呢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
    2024-01-08
    400人看过
  • 交通肇事遗弃伤者按故意杀人罪处理
    北京市某区交通支队指挥中心接群众报案称,亦庄开发区头号桥南西辅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运输车将一清洁工撞伤,肇事司机已将伤者拉走送往医院。民警接报后赶赴现场进行勘查,现场除伤者血迹和肇事农用车前档风玻璃碎片外,无制动拖印,无法进行车速鉴定。目击证人证明,肇事车为河北的蓝色农用四轮车。警方根据这一重要线索,立即对肇事车的出处进行调查。而就在此期间,伤者爱人孙某在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厂,发现一辆正准备装档风玻璃的农用车,且特征与目击证人描述的十分相似。民警很快赶到,对正在修理厂门口饭馆准备吃饭的两名可疑人进行询问。经查问,这二人如实交代了案件经过。司机名叫李某,跟车的装却工名叫崔某二人均从业于当地一家建材商店。交通事故当时,李、崔二人正前往亦庄开发区送水泥。李某驾车行驶到交通事故地点时,因为只顾低头检拾滑落的驾驶证,而进入辅路将清洁工陈某撞倒。起初,李某一心想着赶快将陈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是
    2023-06-05
    23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问题是要如何规定的
    一、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问题是要如何规定的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要如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如下: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
    2024-01-10
    19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杀人罪后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主要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一、撞车逃逸事故该怎么处罚车祸逃逸处罚具体如下:(一)前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处理。肇事者违法肇事,只造成受害人轻伤,轻伤或者只造成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财产损失不大。此时,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肇事者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二)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调查而驾车逃逸。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十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事故逃逸加重处罚情节,肇事者应当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逃逸致人死亡
    2023-03-28
    318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意外事件
    [案情]乙(某厂厂长)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问题]甲的责任如何认定?为什么?[答案与解析]本案中甲不构成犯罪乙的死亡属意外事件。甲将农药倒人乙的酒碗,是由于乙别说喝酒,就是1059我也奉陪到底的语言引起的,而且乙端碗喝药在一瞬间发生,因此,不存在甲对危害结果放任的间接故意
    2023-04-22
    214人看过
  • 交通肇事怎样才能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怎么量刑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条件(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①隐藏或者②遗弃;撞人以后,受害人没死,可是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把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死亡,将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可能会使被害人死亡或残疾的结果持“无所谓”的放任心态。(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肇事后,被害人没死,可是肇事者为了杀人灭口,而又故意将被害人撞死的,或者当时明知被害人就被拖挂在车下,但为了逃逸不顾被害人生死,将被害人拖挂致死的,按故意杀人罪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
    2023-06-13
    17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10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本罪的认定标准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本罪在主观
    • 如何辨别故意杀人罪,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28
      辨别故意杀人罪的方法为有以下构成要件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没有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 应该怎样辨别故意杀人罪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29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会判多少年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4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一样,社会危险性不一样,所以量刑也就不一样。过失犯罪一般三年以下量刑,故意杀人起步刑期十年,可罪至死刑。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
    • 如何鉴别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罪名?
      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23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