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在不当得利关系中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形成的是债的关系,也就是一种民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不当得利的概念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三、不当得利是侵权还是违约
不当得利是侵权行为,其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收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
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
-
恶意不当得利和善意不当得利是不是一个概念
240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概念?该怎么以不当得利的案由追回财产?
146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诉讼截止时间有多久?
338人看过
-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的具体时间是多长
58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概念和法律解释
90人看过
-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过期怎么办,不当得利诉讼怎么提出
494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怎样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3-11-081、所谓不当得利,指的是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并使得他人遭受利益损害的事实。 2、将无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的人称之为得利人,将遭受损害的人称为受损人。 3、我国《民法典》第985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
什么是不当得利概念和效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30关于不当得利的性质,不当得利是属于法律事实还是行为?观点不一,有的认为不当得利属于法律事实,因为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的发生根据。不当得利引起的债完全是基于法律上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其他的则认为不当得利之债的发生仅以存在不当得利为根据,不当得利事实属于事件。笔者认为不当得利是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如何判断事件与行为,是依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不当得利债的产生不是基于当事人
-
民法总则中不当得利的概念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9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规定,拒不偿还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的概述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9对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源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一种: 1、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
-
不当得利多久起诉,不当得利起诉怎么判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3不当得利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适用于暂停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