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未成年工的保护方法:
1、就业年龄的限制,确定最低就业年龄必须考虑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保障他们在就业前有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时间;
2、禁止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的未成年工,不能适应特别繁重及危险的工作、对有毒有害作业的抵抗力也较弱;
3、对未成年工实行工作时间的保护,为了保障未成年工的正常发育和继续组织完成文化技术学习任务,一般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并且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
4、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为保障未成年工的身体健康。
行政复议法对复议申请权是如何保护的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9条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前置的,接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所谓复议前置,是指提出复议请求的相对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之前,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对复议不服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相对人根据复议前置要求,先行申请复议后,如果对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或者受理后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答复的不作为行为,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司法救济实现对提出复议请求的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权的保护。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20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这一规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救济。行政救济是指在当事人自由选择复议或者诉讼的前提下,申请人选择了复议申请后,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或者不予答复,可通过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干预获得解决的一种途径。复议申请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而复议机关不予受理,属于“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不予答复”则是依法律规定应对申请给予答复但不答复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复议机关受理或者给予答复;必要时,自己也可以直接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80人看过
-
未成年少女被多人性侵,未成年合法权益如何保护
99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保障
444人看过
-
工作六年未签合同未交社保,权益如何维护?
470人看过
-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与权益
313人看过
-
监护人应该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337人看过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直接规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休息时间是在8小时以外劳动者自由支配的... 更多>
-
如何保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31自我保护去年3月29日,教育部、公安部、团中央、中国残联、全国少工委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将3月29日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做好安全教育,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共同创建文明安全的校园。中小学生是未成年少年,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除了社会要对未成年人应该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外,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自我防范
-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7我国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有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及继承权等。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未成年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未成年人享有名誉荣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荣誉;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及继承权。 《未成年人保护
-
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如何救济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41、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
-
父母离婚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如何维护湖北在线咨询 2021-06-15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说明离婚只能消灭婚姻关系的夫妻身份,但不能消除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因为婚姻关系可以依法定程序而成立,那么也可以依法定程序而解除;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因出生的事实而形成的自然血亲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存在,当然不能人为地解除。因此,在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
-
如何看待国外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191、在立法方面未形成有序的体系 2、缺乏统一有效的社会保护机制 3、学校保护中的相关主体法制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未成年人是一个需要时间逐渐成长的主体,需要各方主体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对其权利的尊重,学校和家长应该多给未成年人独立成长的空间,多一些接触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