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产分割跟判决离婚是否同时
财产分割跟判决离婚一般是同时作出,但是根据当事人的诉求也可以只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提起诉讼离婚需要什么材料
提起诉讼离婚需要如下材料:
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审核完即归还原告。
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和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具体在开庭时提交也可。
4.有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簿。
5.如果是第二次起诉离婚,原告还要从法院开具判决生效单。
三、离婚判决书怎样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n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n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n(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n(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n(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n(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n(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n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n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判决离婚能否不判财产分割?
306人看过
-
离婚诉讼是否财产同时分割
331人看过
-
是不是判决离婚时只能有财产分割
486人看过
-
民法典中判决离婚是否必须财产分割
156人看过
-
离婚时分割的个人财产复婚后是否是共同财产
462人看过
-
离婚时婚后财产协议是否能够解决财产分割问题?
183人看过
-
离婚分割财产必须是判决离婚同时分割的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23离婚判决一般情况下与财产分割同时作出,但是根据当事人的诉求也可以只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
离婚判决未分割财产法院是否可以判离婚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16离婚判决未分割财产法院有可能会判离婚,要看实际情况,在向法院起诉离婚的过程中只要求解除婚姻关系,而不要求对财产进行分割是法院是会受理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起诉到法院的离婚案件法院都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性。
-
怎么分割判决离婚时的财产?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04第一,男女平等。基于所应分割的财产是夫妻共同共有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有平等的处理权,在离婚分割时双方也处于平等地位。 第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不得侵害女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视女方的经济状况及子女的实际需要给予必需的照顾。 第三,尊重当事人意愿。这是尊重公民财产权利的一种表现。尤其是一方自愿放弃全部或部分权利时,自不应加以禁止。 第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
离婚时分割财产判决书怎么写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20作价补偿。即由夫妻一方取得财物,根据财物的价值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夫妻双方对财产归属有书面约定,或者有口头约定,双方没有争议的,离婚时应当按照相关约定处理,但是规避法律和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约定无效。
-
离婚财产分割缺席判决是多长时间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06自当事人领取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后自动生效。缺席判决也是一样的。离婚诉讼二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自当事人双方受到判决书之日起就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法院会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传票,公告期为60日,公告期满后过十五天判决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书签收之日起即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