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情况会导致抵押权无效
有以下情况会导致抵押权无效:
1.主合同无效造成抵押合同无效;抵押合同本身无效或可撤销;
2.以不得设定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的,抵押无效;
3.未经共有人同意的,抵押无效;
4.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放弃抵押权顺位、抵押权变更可能会丧失抵押;
5.债权人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设定的抵押无效;
6.约定不明确的抵押不成立;
7.事后恶意串通的抵押,可撤销;
8.禁止流押,反之流押的抵押无效;
9.监护人以被监护人的财产设定抵押应属无效;
10.超过主债权诉讼时效的抵押权丧失;
11.禁止流通或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的抵押无效;
1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的抵押可能无效;
13.违章建筑的抵押无效;
14.对外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
二、设立抵押权的作用是什么
设立抵押权的作用是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是被广泛使用的担保形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担保债权,充分发挥担保财产的价值。其担保效力最为可靠,抵押物不转移其占有,就可以发挥其使用价值,也可以由所有人继续使用并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取得的收益亦可以清偿债务,这样就使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
三、抵押权自什么时设立
抵押权设立的时间分为两种情况,动产设立抵押权的自合同成立生效设立。不动产设立抵押权的自不动产抵押登记生效设立。
《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不动产抵押登记】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四百零三条【动产抵押的效力】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三百九十五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n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n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n (三)海域使用权;\n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n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n (六)交通运输工具;\n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n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
抵押物哪些情况转让无效
279人看过
-
冒名抵押房产有效吗,哪些情况下抵押权消灭抵押权
53人看过
-
导致公司分立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443人看过
-
调解无效导致感情破裂的情况有哪些?
473人看过
-
婚姻调解协议哪些情况会导致其无效?
321人看过
-
抵押无效是否会导致责任承担
116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会导致无效投标和无效招标中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22无效招标包括: 1、招标程序违法:不在国家指定媒介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公告;在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发售、澄清、修改的时限不符合法定要求;投标文件确定的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限不符合法定要求。 2、招标行为违法:在不同媒介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公告内容不一致;不按照资格预审文件载明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资格预审,或者资格审查委员会的组件不符合法定要求;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人或
-
无效定事由有哪些,什么情况导致婚姻无效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6关于婚姻无效的法定事由。 (1)重婚的。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以及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之登记结婚或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重婚有两种行为方式: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即行为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行为;二是事实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者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包括两类:一类是
-
哪些情况会导致格式合同无效,具体规定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7下列情况下格式合同将无效: 一、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 三、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 四、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五、格式合同造成对方人身损害。 六、格式合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 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八、提供
-
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建筑施工合同无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05建筑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二)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三)承包人非法转包、违反分包而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哪些情况下交易二手房会导致合同无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1下列情况下交易二手房会导致合同无效: 1、合同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违背公序良俗; 5、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