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避险过当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1 10:40:39 318 人看过

根据《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怎样才算超过必要限度?根据一般的理解避险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大于或等于所保全的合法权益时,该行为就超过了必要限度,属于过当行为。

根据《刑法》第21条第3款的规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里所说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是指担任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要求其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同一定危险作斗争是其职业义务,包括消防队队员、医生、护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的职业义务。也就是说消防队员不能借口避免自己烧伤而拒不参加救火;医生不能因怕传染,而把拒绝给传染病人治疗说成是紧急避险;负有职责追捕持枪罪犯的公安人员,不能为了自己免受枪击而逃离现场等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1: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避险过当相关文章
  • 防卫过当与避险过当的区别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中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
    2023-05-01
    345人看过
  • 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一、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的区别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防卫过当跟正当防卫有区别1、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正当防卫的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
    2023-05-19
    318人看过
  • 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
    一、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损害怎么赔偿紧急避险损害该这样赔偿: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不当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3.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赔偿;4.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当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措施
    2023-10-22
    285人看过
  • 避险过当如何认定
    一我们认为,认定行为人采取的避险行为是否超出必要限度,必须要将当时的情势紧急之状态与法益权衡结合起来考虑。(1)法益权衡是避险行为得以发生的主观要素之一。上文说过,避险行为是否发生要看在迫不得已的情势下,受侵害人权衡他要保护的法益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法益孰大孰小,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但是主观意识和意志要受到现实条件和公众心理预期是否认可的限制。如果某人被歹徒追杀而无路可逃,他可以针对任何客体进行避险,因为此时受到威胁的法益是人的生命;但是如果说某人为使其携带的1000元现金免遭抢劫而侵害第三人的相差不多的财产,超过一些也是可以认可的,因为抢劫不可避免地要侵害人身权利,但是如果他采取的避险行为致使第三人伤残乃至死亡,虽然抢劫也会侵害人身,但是抢劫的目的只是财产,因此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够很快判断出来的过当行为,即使当时的情势十分危急,他所权衡的结果也应当是不能明显(显而
    2023-06-01
    187人看过
  • 紧急避险过当怎么处理
    一、什么是紧急避险过当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而紧急避险过当即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危害),意味着紧急避险行为从有利于社会到有害于社会的转化,因而行为的性质也由合法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违法行为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二、紧急避险过当行为的特征避险过当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它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1、避险过当行为具有主观罪过性。避险人主观上存在避险的正当目的,但同时也负有避免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行为人疏于履行该义务致使损害结果发生,其对避险过当的结果持有放任或过失的心理态度,具有主观罪过性。2、避险过当具有客观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是避险过当行为与紧急
    2023-02-18
    308人看过
  • 如何鉴定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
    防卫过当与避险过当的认定如下:1、主观上有防卫意识,客观上有正当防卫的时空条件;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暴力犯罪已经足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3、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达到重大程度;4、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过当认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判断防卫过当的标准:(一)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二)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三)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
    2023-07-08
    456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行为应当如何区分
    一、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行为应当如何区分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损害怎么赔偿紧急避险损害该这样赔偿: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不当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3.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赔偿;4.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当的民事责任。
    2023-08-17
    334人看过
  • 紧急避险概念与避险过当的处罚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一样,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紧急避险行为发生不如正当防卫那样多,因此,在刑法修改中,除个别词句的调整以外,对紧急避险的规定基本上未做大的修订。一、紧急避险的概念根据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之所以不负刑事责任,是因为,从主观上看,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采取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从总体上说,它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在
    2023-06-11
    206人看过
  • 浅议避险过当的定罪
    刑法之所以将避险过当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主要是基于以下根据: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一实质根据。避险过当造成损害这一结果具有客观危害性,行为人对此危害结果主观上也具有罪过心理。根据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避险过当具有实质的违法性。二是具有犯罪构成这一法律形式根据。这是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要求某一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不仅需要该行为具有严重的实质社会危害性,而且需要符合相应的具体犯罪构成。在避险过当中,根据其主客观表现形式的不同,符合的具体犯罪构成也各不相同。那么,该如何对避险过当定罪呢?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避险过当这一具体罪名,因此,只有结合避险过当造成的损害性质和行为人对损害结果所持的罪过心理,以刑法规定的相应具体犯罪构成为依据来对其定罪。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
    2023-06-11
    180人看过
  • 甲某紧急避险过当案
    某饭馆突然失火,火焰顿时随风烧向邻居。当消防队赶来抢救时,火舌已伸向第三家邻居。此时,正在附近建筑工地施工队长甲,带领10多个工人奔向现场后,并未参加灭火,却命令工人们迅速拆毁近邻第四家房屋。甲本人则与另外2个工人跑回工地,驾驶吊车、铲车和推土机又赶到现场,也投入毁房行动。他一边组织部分工人协助抢出房内物品,一边指挥工人们用斧头、锯子截断房屋的横梁和柱子,开动推土机冲撞墙壁。甲本人随即开动吊车,把屋顶梁架吊离原地,再叫工人们用铲车铲出一条隔离空道。当火焰蔓延到第三家邻居房屋尾部时,火才被消防队员们奋力扑灭。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评析】甲的行为可认定为紧急避险,符合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1)危险正在发生;(2)为了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另一合法权益;(3)具有客观不得已性;(4)避险行为不能认为已经过当。
    2023-06-11
    431人看过
  • 紧急避险过当的内容
    法律综合知识
    紧急避险过当即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危害),意味着紧急避险行为从有利于社会到有害于社会的转化;因而行为的性质也由合法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违法行为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过当并没有单独的罪名,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紧急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从客观方面看,无非是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及犯罪构成原理,仅有客观方面的损害,无论这个损害有多大,都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来认定行为人有罪,即不能客观归罪。换言之,要认定某种紧急避险过当行为构成犯罪,也必须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来认定,只有当符合某一犯罪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
    2024-05-16
    114人看过
  • 构成避险过当的条件
    构成避险过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必须具备上述紧急避险的前五个条件。由于缺少该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认为是避险行为,因而也谈不到避险过当的问题。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超过必要限度的避险行为,并给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3.行为人在主观上对避险过当行为具有罪过。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避险行为所损害的权益可能等于或者大于所保全的权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3-04-22
    366人看过
  • 避险过当的构成要件
    避险过当是指在紧急避险行为中,行为人为了避免遭受不应得的损害,超过了必要限度,从而使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并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行为人主观上对该过当的损害有罪过,一般为过失,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 在对避险过当定罪处罚时,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是一种合法的紧急避险行为,但必须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场合下进行,才能被视为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 避险过当的认定为: 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 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3、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 4、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2024-01-05
    65人看过
  • 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是怎么样的
    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1、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死亡这一损害结果,而又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那就具有杀人的间接故意,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未预见到,或者虽已有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引起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造成他人重伤就超过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可能引起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并对此持放任态度,但未想到会引起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该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2、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持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已经认识到,而又持消极放任态度,则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2023-06-22
    20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避险过当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

    #避险过当
    相关咨询
    • 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罪名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30
      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没有具体的独立的罪名,防卫过当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对构成何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刑法也没有专门条款规定防卫过当的罪名和具体适用的法定刑,没有所谓的防卫过当罪。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具体还要视案件的情况而定。
    • 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紧急避险,避险过当是否构成?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30
      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是生命受到确实的威胁,并且不能逆转。可作为正当防卫。
    • 避险过当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
      一、什么是避险过当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刑法第21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的,应当负。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这是我国法律对避险过当行为的规定。避险过当与紧急避险同属紧急避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行为的避险性上。避险过当行为与紧急避险行为都具有行为的避险性,因而避险过当同样具备紧急避险的某些特征如:起因条件、时机条件、正当性条件、对象条件等
    • 如何认定紧急避险,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如何认定紧急避险(一)合法权面临现实危险现实危险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假想避险;对此,应按照处理假想防卫的原则予以处理。(二)危险正在发生危险正在发生,是指危险已经发行或者迫在眉睫并且尚未消除,其实质是合法权益正处于受威胁之中。(三)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必须出于不得已,是指在合法
    • 避险过当有什么法律依据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10
      避险过当应负的刑事责任是:在所触犯的罪名所规定刑罚的基础上,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