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
对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不宜判缓刑。
对于主观罪过小、罪过较小的肇事案件,因为他们主观心态是没有预见到会发生事故或已经谨慎注意而注意力度不够,对他们处罚重没有实际意义,结合其他条件,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二)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
1、肇事后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施救、保护现场、将损失限制在最小。
2、肇事的驾驶员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向事故处理部门陈述肇事的具体情况、原因,不推卸责任,不违心规避法律。
3、交通肇事的驾驶员及其家人要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损失。
一、交通肇事罪构成条件是什么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从事机动车、船舶驾驶的,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当然实际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包括从事公路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对上述交通运输的正常、安全运行负有职责的其他有关人员。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如果行为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按其他有关条款定罪量刑,不能适用本条。
3、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违反交通运输法规”,是指违反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定。
4、交通肇事罪系结果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事故,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能构成本罪。这一点是区分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主要标准,如果行为人违反有关交通法规的过失行为未造成上述危害后果的,就不构成犯罪。而应按交通事故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
交通肇事所判缓刑如果判缓刑有哪些情形
53人看过
-
撤销交通肇事缓刑有什么情形,如何规定
48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缓刑有案底吗,交通肇事罪缓刑一般判多久
423人看过
-
涉嫌交通肇事罪按规定在哪些情形下才能判缓刑
67人看过
-
哪些情形为交通肇事罪判刑
270人看过
-
交通肇事是否会吊销驾驶执照,交通肇事判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359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可能被判缓刑的交通肇事致死逃逸案件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4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即使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也可以被判处缓刑。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即刑罚的暂缓执行。缓刑的执行形式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
交通肇事罪分几个案件,什么情况下判实刑,交通肇事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21根据法律规定,构成交通事故罪的,一般判处实刑,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和解的情况能否判缓刑交通肇事罪缓刑的条件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双方能够达成谅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快的解决事故争议,减轻肇事一方的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但是达成谅解的,双方最好不要只是口头上的,以免双方事后反悔,然后再因此事进入不必要的争执,所以最好双方需要签订赔偿协议、和解协议,开具赔偿款的收付凭据、出具谅解书等,一切都应有相应的依据为凭证。是否能够被判缓刑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我国《刑法》对缓刑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
-
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的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自首能够判处缓刑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5所谓缓刑适用的原则,就是在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过程中,特别是缓刑适用过程中必须始终考虑的规则和因素,包括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 (1)看是否具备法定从轻和减轻情节。 也就是是否符合《刑法》第67条和68条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规定。具体到交通肇事罪,主要看肇事者在案发后是否有主动报案、自动投案、委托他人报案等自首情节,当然还包括是否构成立功等因素。 (2)看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首先是刑期的要求,对于
-
交通肇事案件缓刑是否有案底?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2交通肇事罪被判缓刑或被判处有期徒刑,将留下犯罪记录,该记录将由司法机关保留。缓刑和有期徒刑均属于刑事处罚,因此法院一定会记录相关案底。根据《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肇事者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罚将更加严厉,最高可达七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