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权怎么规定
1、离婚后小孩的抚养问题,由双方协商决定。若是有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抚养费。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二、离婚后抚育费的数额
1、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或者收入过高或过低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地的平均收入计算。抚养费的给付办法,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
2、有给付抚养费义务的一方,在下列条件出现时,可以和另一方协商减免抚养费,协商不成,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裁决。
(1)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失去经济来源,确有困难无力支付,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确有抚养能力的;
(2)收入明显下降,暂时无力按原来的协议或者判决履行支付义务;
(3)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确无抚养能力的;
3、确有困难无力支付,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再婚,其配偶愿意承担子女抚养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应予支持。
(1)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
(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
(4)其他正当理由如给付一方收入明显增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n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n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小孩抚养权归谁,小孩是不是归谁所属
403人看过
-
离婚小孩抚养权归谁户口就一定归谁吗
217人看过
-
孩子不满两岁抚养权归谁 小孩2岁离婚后谁抚养
263人看过
-
刚生了小孩离婚怎么办小孩归谁抚养
215人看过
-
离婚小孩归谁抚养权女方想要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办
278人看过
-
小孩抚养权归谁,孩子就归谁管
344人看过
-
小孩未婚生子抚养权归谁,未婚小孩抚养权归谁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01未婚生子后监护权的归属,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确定: 一、子女不满两岁的,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二、两岁以上且父母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 三、八岁以上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义。 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在监护权归属上遵循同样的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八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离婚后,两岁以下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两岁以上的子女,父母双方不能就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
-
离婚后孩子归谁抚养小孩能找谁抚养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10夫妻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两个小孩离婚归谁抚养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0民法典离婚2个孩子抚养权归属两周岁以下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首先,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其次,如果出现某些特殊情况,父方也可获得两周岁以下子女的抚养权,首先,在有利于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
-
夫妻离婚孩子归谁抚养,怎样争取抚养权,离婚后小孩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28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确定抚养关系时十周岁以上子女意见应被考虑。 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有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一般遵循以下规则: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不宜履行抚养义务的疾病或不尽抚养义务等情形的,可随父方生活; 2、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那么对“存在丧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的”和“一方无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可以
-
离婚后,小孩归谁抚养,抚养费怎么计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1(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总收入的2021%的比例判决,对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具体数额原则掌握在8002021元月。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对于高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高于上述幅度的,可突破上述幅度,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3000元月。 (3)对于低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低于上述的幅度的,如有较多其他财产的,可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