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保证人承担的责任,要看保证合同是否有约定,有约定按约定承担,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是保证范围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四条【保证合同内容】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第六百九十一条【保证范围】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一、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
一般保证是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连带保证责任是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这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1、承担责任的具体做法不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只是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无论债权人选择谁,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2、保证人开始承担保证责任时间不同。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责任都自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成立,但开始承担保证责任时间不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通常情况下以强制执行借款人财产后开始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从民间借贷合同期满之日起开始承担保证责任。
3、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债务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
4、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而一般保证则只是由当事人约定。
5、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很有利,而保证人的负担相对较重;而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的负担也就相对较轻。
6、两者在保证合同中标示不同。保证合同中明确标示一般保证的方为一般保证方式;而保证合同上未标示一般保证或者连带责任保证的,通常被视为连带责任保证。
-
保证人连带责任之外的违约责任能否支持
78人看过
-
违约连带责任与侵权连带责任
410人看过
-
专利侵权是否存在连带责任
87人看过
-
合同责任是否存在连带责任或补充责任
347人看过
-
连带责任合同中是否存在保险合同?
100人看过
-
股东与法人之间是否存在连带责任
218人看过
连带保证期限是在主债务履行期满的6个月内。连带保证责任期限由保证人和债权人协商确定,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在双方当事人没有进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连带责任担保时效是在主债务履行期满的6个月内。... 更多>
-
违约责任可否连带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7根据情况确定。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情况如下:1。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的连带责任是依法产生的连带责任。如如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责任,机动车单位、所有人和驾驶员的连带责任;约定的连带责任是,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而是当事人自愿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对方承担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不以当事人的意志转移,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不得改变法律赋予的连带责任。如果当事人之间有责任分担比例的约定,这种约定对外没有
-
连带责任保证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81、连带责任保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连带责任保证是由债务人和保证人承担,所以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相比一般保证责任,连带保证责任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和责任。 2、《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第六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
-
连带责任保证有利息违约金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9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但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所以,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一条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
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可否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8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因此,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该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
连带责任担保带证连带责任担保时效是多长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24连带责任担保的保证期限,当事人有约定从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