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可以运用抗辩权来应对债权人的追讨,这些抗辩权包括: 先诉抗辩权、合同撤销的抗辩权、债权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以及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等。债务人可以行使这些抗辩权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
债务人可以运用抗辩权来应对债权人的追讨,这些抗辩权包括:先诉抗辩权、合同撤销的抗辩权、债权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以及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等。
债务人可以行使这些抗辩权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权利让与后,债务人还可能因某项事实产生新的抗辩权;
比如,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权利转让后,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
债 务 人 抗 辩 权 : 不 同 维 度 的 分 析
当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他可以行使抗辩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债务人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合同撤销的抗辩权、债权已履行完毕的抗辩权、债权无效的抗辩权、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等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在权利让与后,债务人还可能因某项事实产生新的抗辩权,比如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权利转让后,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因此,债务人应该及时行使抗辩权,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抗辩权是一种对债权人的请求权,如果债务人还可能因某项事实产生新的抗辩权,比如,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他可以行使抗辩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在权利让与后,债务人还可能因某项事实产生新的抗辩权,因此可以向受让人提出终止合同的抗辩。因此,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八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
先诉抗辩权的效力有哪些以及适用范围?
395人看过
-
债务人有哪些抗辩权债务人的抗辩权包括什么
469人看过
-
抗辩权程序的范畴及适用范围
211人看过
-
抗辩权的类型有哪些,债务人行使的抗辩权有哪些
163人看过
-
什么是诉讼时效抗辩,诉讼时效抗辩适用的范围有哪些
269人看过
-
合同抗辩权权力的解释和适用范围
295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抗辩权有哪些范围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13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合同中没有约定先后履行的义务的情形下,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应当同时履行义务。 2、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拒绝其请求履行的权利。当事人行使后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3、不安抗辩权,是指合同中有约定先后履行义务的,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难以给付之虞时,在对方当事人未
-
债务人的抗辩权保留在哪些情况适用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03债务人的抗辩权在下列情况适用: (1)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对方不履行或者不按约定履行时; (2)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者不按约定履行时; (3)或者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抗辩权的等情况。
-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有限制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30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有限制。不安抗辩权依法仅适用于当事人互负债务的情形,且先履行一方能确切的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一、不安抗辩权的效力不安抗辩权具备其成立要件时,先给付义务人在后给付义务人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前,有权拒绝自己的给付。后给付义务人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提供了适当担保时,先给付义务人应当履行合同。后给付义
-
民间诉讼时效抗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1-07-08诉讼时效的使用一般主要用于债权请求权,特殊情况可适用于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抗辩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诉讼时效只
-
商标非侵权使用抗辩范围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1商标非侵权使用抗辩包括: 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具有一定职责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职务时不可避免地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伤害,不构成侵权行为。例如,医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肢体切除,工商人员依法对收缴的假冒商品进行销毁,公安人员在追捕逃犯过程中将逃犯击伤等。 2、正当防卫行为。 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对于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