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仲裁程序的法律思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21:11 324 人看过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仲裁已成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手段。仲裁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程序灵活简便,结案快捷,费用低廉。然而,来自各个方面的拖延构成了对仲裁正当程序的严峻挑战。为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维系仲裁的质量和生命力,必须研究和建立一整套机制,防止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对仲裁程序进行拖延。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制订或修订其仲裁立法,各仲裁机构也纷纷对其仲裁规则进行了修改,以减少对仲裁程序的拖延。本文针对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拖延仲裁程序的现象,通过研究仲裁的有关基本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在比较研究各国仲裁立法和各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的基础上,探讨了防止拖延仲裁程序的措施,进而对今后的立法提出了建议。

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在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了仲裁在本质上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契约性安排,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契约性是仲裁的本质属性。随后讨论了仲裁规则的契约性质:仲裁规则是当事人约定或选定的进行仲裁程序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定和原则,它经当事人在合同或仲裁协议中约定或援引已并入其中并成为合同或仲裁协议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合同义务的性质。鉴于仲裁和仲裁规则具有契约性质,拖延仲裁程序当然具有违约性质。

文章第二部分列举了在实践中拖延仲裁程序的各种表现,诸如一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抗辩、拖延或拒绝指定仲裁员、提出仲裁员回避请求、拒绝或拖延提交仲裁文件、缺席、设置各种程序障碍以及仲裁员的不合作等。为了维护仲裁程序的正常运转,实现程序的公平正义,确保仲裁的特点和优势地位并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必须防止来自方方面面对仲裁程序的拖延。因此,论文的第三部分论述了防止拖延仲裁程序的必要性。

之后,通过研究比较世界上仲裁制度较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瑞典、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仲裁立法及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SCC)、美国仲裁协会(AAA)、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等世界著名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作者在论文的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防止拖延仲裁程序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在管辖权异议方面,首先应当对当事人提出仲裁管辖权异议的时间作出限定,并应在仲裁立法或规则中尽量减少管辖权异议对程序的影响,还应当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由仲裁员决定其自身的管辖权;

(2)在仲裁员的指定和回避方面,在有关的仲裁立法和规则中应规定,在一方当事人拖延或拒绝指定仲裁员时,仲裁机构应及时协助指定仲裁员;对于仲裁员回避的问题,应当限定当事人提出回避请求的时间,并对仲裁员回避后替代仲裁员的及时指定作出规定;

(3)仲裁庭应规定仲裁文件交换的时限,做到既保证文件交换的充分性,又防止当事人以此为借口拖延程序;

(4)在仲裁程序事项方面,仲裁庭应对当事人设置的各种程序障碍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在一方当事人缺席时进行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在程序进行中的必要时候采取临时保全措施或作出中间裁决、部分裁决;根据需要决定程序的合并等;

(5)在期限和送达方面,仲裁立法或规则可对程序中的各种期限作出规定;在有关立法和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可对期限进行修改;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按照规定或约定的期限行事,均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在法律和规则中应对送达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有效防止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以搬迁或拒收文件等方式拖延仲裁程序;

(6)通过限定仲裁员的资格、规定仲裁员的道德行为规范、规定仲裁员的回避制度、仲裁机构或法院对仲裁员的确认权和撤换权以及规定“瘸腿仲裁庭”可以继续仲裁程序并作出裁决等来加强对仲裁员的约束和监督,以防止仲裁员对程序的拖延。

论文的第五部分对今后的立法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首先,应当建立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对于仲裁员的责任,作者主张采用“有限豁免论”,即仲裁员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在仲裁中的作为或不作为享有豁免权,但是对由于仲裁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仲裁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应当设置更多的仲裁程序弹性条款。繁琐而僵硬的规定会成为仲裁程序的绊脚石,阻碍仲裁程序的进行,也不利于裁决的执行,使仲裁丧失了灵活快捷的优势;仲裁程序的弹性条款可给予仲裁庭灵活支配程序的更多自由,有利于加快仲裁程序,防止程序的拖延。在此作者提出了在仲裁庭的组成、管辖权异议和仲裁员回避申请对仲裁程序的影响、审理方式、设置准备程序制度、简易程序、临时保全措施、期限、关于瘸腿仲裁庭的规定、放弃异议条款等方面设置相关的弹性条款的措施。再者,通过在管辖权、程序中的期限、审理方式、临时保全措施、缺席和惩罚性经济制裁等方面赋予仲裁员更大的权力,有效防止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拖延。最后,应当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对仲裁的支持力度。司法机关在仲裁管辖权、仲裁员的指定及仲裁庭的组成、证据的取得和临时保全措施等程序方面的支持对于防止仲裁程序的拖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13: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国际商事纠纷相关文章
  • 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观念的深刻变革,《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劳动关系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出现了,如何在程序上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1、目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是《劳动法》第77条,该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或者协商解决。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任何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解决劳动争议有四种方式: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和解是指双方通过协商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本协议的订立和履行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自愿和自觉性。调解,即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劝说和劝说,劳动争议
    2023-05-07
    255人看过
  • 劳动仲裁程序相关法律规定
    1、受理阶段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双方当事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或仲裁通知书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预交仲裁费用,否则将视为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可在仲裁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答辩书;分别做好证据材料的核对及整理工作,必要时可提交补充证据;及时提交仲裁员选定书、法定代表人证明书、详细写明委托权限的授权委托书等有关材料;在被申请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申请人应主动查找其下落,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被申请人的确切住所,否则将影响仲裁程序进行;被申请人若要提出仲裁反请求,则必须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提出。此外,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有权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
    2023-03-26
    122人看过
  • 关于交通肇事案的法律思考
    一、案件特点: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交通肇事犯罪逐年攀升。据统计,2003年以来,常州某区法院每年审理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都在100件以上,今年1-7月达103件,占所审理全部刑事案件的1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8%,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案件特点1、案件数量增长较快。2002年以来??该院审结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熎渲孝煟玻埃埃材辏叮臣?,2003年、2004年分别达117件、122件?熃衲辏保?7月达103件?熢ぜ迫?年将超过200件。2、造成后果较为严重。2003年以来的342件交通肇事案件,共造成33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直接损失超1200万元。3、肇事车辆以外地货车居多。今年的103件交通肇事案件,49件为货车,占48%;其中,80%以上为外地牌照的货车。4、肇事后逃逸占相当比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有相当一部分司机驾车逃逸,企图逃避法律制裁。在
    2023-03-23
    158人看过
  • 关于交通肇事案的法律思考
    一、案件特点: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交通肇事犯罪逐年攀升。据统计,2003年以来,常州某区法院每年审理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都在100件以上,今年1-7月达103件,占所审理全部刑事案件的1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8%,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案件特点1、案件数量增长较快。2002年以来??该院审结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熎渲孝煟玻埃埃材辏叮臣?,2003年、2004年分别达117件、122件?熃衲辏保?7月达103件?熢ぜ迫?年将超过200件。2、造成后果较为严重。2003年以来的342件交通肇事案件,共造成33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直接损失超1200万元。3、肇事车辆以外地货车居多。今年的103件交通肇事案件,49件为货车,占48%;其中,80%以上为外地牌照的货车。4、肇事后逃逸占相当比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有相当一部分司机驾车逃逸,企图逃避法律制裁。在
    2023-06-04
    482人看过
  • 仲裁程序属于司法程序吗
    不属于司法程序,但具有司法一些特点,如仲裁裁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仲裁程序(arbitrationproced re)是指双方当事人将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仲裁协议的规定提交仲裁时应办理的各项手续。在我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定〗规定: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时,应向该委员会提交签名申请书。一、合同仲裁流程1、受理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2、组庭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若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向双方当事人发出组庭通知书。3、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申请
    2023-03-29
    352人看过
  • 关于暴力裁员现象的思考
    该网络公司知道员工身患绝症后,通过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等方式逼员工离职,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利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裁员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利益,日前该员工已经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61万的经济补偿。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
    2023-04-30
    323人看过
换一批
#国际商事仲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际商事纠纷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于贸易、投资、合同、运输等商业活动产生的争议。这些争议可能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具有跨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需要遵循国际商事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方式,或者通过诉讼程序在相关国家或地... 更多>

    #国际商事纠纷
    相关咨询
    • 关于劳动仲裁的程序
      陕西在线咨询 2021-03-17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 关于劳动仲裁的程序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1
      劳动仲裁程序第一步:当事人申请 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先决条件和必经程序。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
    • 关于仲裁裁决不服的程序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13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涉及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做出仲裁裁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如未提出起诉的劳动者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不管是怎样的劳动争议,要是当事
    • 关于劳动仲裁程序
      辽宁在线咨询 2021-03-18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前置程序的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司法实务中,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以是否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过为前提的,即通行的所谓“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法释(2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