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故意杀人罪中“故意”的内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02 15:20:36 52 人看过

故意杀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在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必须知道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才能被认定为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故 意 杀 人 罪 中 的 直 接 故 意 和 间 接 故 意 是 什 么 ?

故意杀人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心理态度。直接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希望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后者则是指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法律上,这两种心理态度都被认为是故意杀人罪的一种形式。

在审判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控犯有故意杀人罪,审判人员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证据,认定其是否具有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如果被认定具有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审判人员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定其是否犯有故意杀人罪,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故意杀人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具有的主观心理态度。在审判过程中,审判人员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证据,认定其心理态度,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判决。

故意杀人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心理态度,前者指希望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后者指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审判过程中,审判人员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证据,认定其心理态度,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16: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故意投毒杀人刑法故意杀人罪
    二者区分的关键是看行为人实施的投毒行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只针对特定的个人投毒,如将毒物投放于被害人所喝的饮料中,不危及公共安全的,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投毒行为虽然针对特定的个人,但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如行为人为杀害被害人而将毒物投放于被害人饮用水的公用水井中,就构成投毒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
    2023-06-03
    206人看过
  • 分析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的司法实践
    故意杀人判死刑的情形:1、长期横行霸道、作恶乡里的,如村霸、路霸杀人等;2、为逃避履行义务,故意杀死权利人的;3、犯罪集团或团伙杀人案中的主犯,如近年来的涉黑涉恶案件中的首要分子或主犯,判处死刑的几率极大;4、出于狭隘心理,为泄愤、嫉妒、报复他人,消除对手而杀人的;5、栽赃、嫁祸于他人而杀人的;6、为毁灭罪证杀人的;7、劫掠财物,图财害命杀人的;8、因歼情杀人的;9、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如不顾被害人哀求呼救连续打杀、溺水、沉井等;10、残忍折磨被害人,以增加被害人痛苦杀人的;11、故意杀人后焚尸、肢解尸体,或以其他方法将尸体销毁的;12、杀死多人的,此处多人,指2人及以上;13、极度狂妄,在特定场合杀人的,如在会议过程中,故意杀人等;14、多次故意杀人的,此处多次,指2次及以上;15、杀死孕妇的;16、故意杀人后抗拒抓捕造成新的犯罪或严重后果的;17、因被害人的死亡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023-07-06
    110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故意犯罪的内涵
    一、污染环境罪故意犯罪的内涵污染环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刑法修正案八》中对于原有规定作出修改,本罪从结果犯演变至行为犯,从过错责任原则到带有严格责任性质的过错推定原则,从过失犯到承认存在间接故意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排放、倾倒或者处置行为可能导致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严重污染环境的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在实施污染环境行为(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时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过失的,但是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严重污染环境)所持的心理状态是过失。二、污染环境罪故意犯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60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
    2023-04-29
    299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的故意杀人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吗?
    寻衅滋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是合理的。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寻衅滋事罪的裁量标准是什么?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1)结伙斗殴的;(2)追逐、拦截他人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4)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罚款基准:并处500元以下罚款。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1)结伙斗殴中,起主要作用的;(2)多次寻衅滋事,或者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过;(3)追逐、拦截他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4)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5)其他寻衅滋事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
    2023-06-19
    219人看过
  • 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的故意
    一、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的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二、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规定: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
    2023-12-09
    72人看过
  • 绑架中故意杀人
    犯罪构成
    一、绑架途中杀人定什么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是对绑架罪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对因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应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并且原则上适用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这也是我国刑法条文中少有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主义条款。因此,绑架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与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都只认定为是绑架罪,属于绑架罪的加重情形,而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在绑架致人死亡时,只有故意杀害、故意伤害才对相应的行为负责任。二、绑架中途杀人具体分析理解(一)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理解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是指绑架人的绑架行为与被绑架
    2023-06-03
    23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异同分析
    区分两者的标准是使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使用的危险方法是杀人、伤人或毁坏公私财物,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危害公共安全;如果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关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定性,我国刑法理论一直认为,凡是以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的,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只能认定为放火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事实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时,其行为不仅符合放火、爆炸等罪的构成要件,而且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可谓想象竞合犯;而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法定刑上看,故意杀人罪都重于放火、爆炸等罪,故将上述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如果将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的案件认定为放火、爆炸等罪,在未造成严重后果时,会导致罪刑不协调。反之,将以放
    2023-07-06
    298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定义是什么,故意杀人罪的处罚
    一、故意杀人罪定义是什么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二、故意杀人罪在法律中怎么规定的[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
    2024-01-20
    384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未遂的量刑标准研究与分析
    故意杀人犯罪未遂的量刑标准是: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犯罪未遂可以比随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已经开始实施,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未遂量刑标准诈骗未遂的量刑标准: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法律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
    2023-07-03
    101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分析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相反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023-07-16
    19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与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分析
    一、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吗?1、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后,仍然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情形如下:(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者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2、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
    2023-07-19
    153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
    行为人故意杀人未遂也属于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在此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未遂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
    2022-07-11
    212人看过
  •  医疗事故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活动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为了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属于一级医疗事故,导致患者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属于二级医疗事故。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医疗活动的规范和常规。医疗事故指的是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活动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从而以过失的方式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为了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对患者一方造成重大的损失,医疗机构以及其中的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要遵守诊疗、护理的规范和常规,作为医者要恪守医疗服务的职业道德。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如
    2023-08-31
    127人看过
  • 分析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根据本条规定,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表现为希望和放任两种,其中希望为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放任为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根据通说,所谓希望,即积极追求;所谓放任,即既不希望、不积极追求,也不反对、不设法阻止,而是听之任之。对此,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目前看法已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表述上略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晚近有个别学者提出了与希望和放任心态并列的第三种意志因素,即容忍,认为容忍是介于希望和放任之间的另一种意志类型,通俗地说,希望是一定要这样的心态;放任是这样也行的心态;容忍则是只好这样的心态我们认为,这种分类陷入了一个误区,即论者将情感因素引入了犯罪故意之中,并将其作为判断行为人意志类型的一个因素。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理由是:第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支配人的行为的,除了感情,还有理智。如果将情感作为判断行为人意志类型的一个因素,那也必须将理智作为判断行为人意志类型的另一个因素独立加以考查,而实际上
    2023-04-25
    9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规定和判例分析
      河南在线咨询 2024-12-03
      故意杀人是一项严重犯罪,对应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那些不恰当的观点,不能将所有杀人案件都视为必须判处死刑的既遂案件,也不能将所有未遂案件都视为绝对不应判处死刑的案件。因此,在全面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和罪行轻重、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未遂仍然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并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
    • 故意杀人罪中的以尸体为标准,构成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21
      (1)故意杀人罪的中的人是指他人的生命。 在我国,自杀行为不是犯罪。胎儿和尸体均不属于故意杀人罪构成的行为对像。毁坏尸体的行为,也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可以构成侮辱尸体罪。但是,误以尸体为活人而加以杀害的,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溺婴是一种故意杀人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杀人行为的行为方式一般表现为作为,有时也表现为不作为。不作为杀人方式以行为人对防止
    • 怎么看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03
      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呢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
    • 故意杀人罪中故意的认定是怎样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22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
    • 如何判定杀人罪中的故意伤害罪与杀人罪中的故意伤害的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1
      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呢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