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即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
一、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首先,用人单位在发布招工简章中就该明确录用条件。比如:对劳动者的年龄、学历、专业、之前工作的经验、与其他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身体健康标准(含视力要求)等都要明确具体。当然,设定录用条件时要注意不能有歧视性违法条件。
其次,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经证实要客观存在。
最后,必须在试用期内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力。换言之,超过试用期限就不能再适用本条款了。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首先用人单位要制定、健全规章制度,且制度本身不能违法。
其次,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程序产生,涉及职工利益的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
最后,用人单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以某种形式告知劳动者。一般可以以发放《员工手册》让员工签字领取的方式加以告知,也可以在单位公示栏中公告、拍照留存等。
注意事项:规章制度中要把一般违纪和严重违纪区别开来。比如员工在工作场所抽烟问题。如果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了不能在工作场所抽烟,员工偶尔抽烟一两次,应当属于一般违纪,可以警告处理;但该员工如果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经常抽、天天抽,这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构成了严重违纪。但是,在加油站等特殊场所是严格禁止抽烟的,抽一次就是重大隐患,就能构成严重违纪。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具体情况制定细致的规章制度,才具有可行性。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首先,要查实劳动者有无失职、营私舞弊的违纪行为存在,切不可主观臆断。
其次,也要把握好严重的度。再其次就是重大损失的把握,要量化处理,界定好损失、较大损失、重大损失的幅度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对失职部分,用人单位要依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劳动者掌握相关技术的难易程度和工艺流程中失误的可能性以及历年损失数据分析综合加以确定。对于营私舞弊部分,要针对平时职工的职业教育、道德水平综合考虑,对于小的损失,建议以批评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当然,对涉嫌犯罪的要主动报案,按司法渠道处理。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首先,劳动者建立的第二个劳动关系不能严重影响第一个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的工作任务。这里仍然强调了严重二字。所以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严重影响和一般影响的区别。劳动者因建立了第二个劳动关系导致第一个劳动关系无法正常履行或使得第一个劳动关系单位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那就属于非常严重的了。
其次,即使劳动者没有严重影响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但单位不同意劳动者同时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经提出后劳动者仍然坚持兼职的,单位可以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有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动权,但也要经过提出主张而被劳动者拒绝的程序。
五、因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即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
1、劳动者要切实存在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的行为,例如虚构自身的种种优越条件来达到欺诈的目的,比如身体条件、职业技能等;
2、由于劳动者的欺诈行为导致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思录用,甚至分配了与其职业技能不相称的工作,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损失;
3、劳动合同是否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决定权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合同无效的,要针对劳动者是否存在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进行举证。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即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针对外国人的驱逐出境),以及被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第37条,因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而免于刑事处分的,用人单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首先,劳动者涉嫌刑事犯罪正处在侦查阶段的,只能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被判有罪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其次,劳动者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的,要分情况处理。不予起诉的情形有很多种,主要有法定的不起诉、酌定的不起诉、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前两种情况属于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一种情况属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可以按涉嫌犯罪方式来处理。
最后,注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罚的区别。劳动教养系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理措施,还有一种,劳动者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系人民法院对轻微犯罪的判决结果。劳动者有这两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用的是可以二字,也就是说解除与不解除的主动选择权在用人单位。
-
用人单位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99人看过
-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注意的问题
239人看过
-
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时的注意事项
280人看过
-
除名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什么?
445人看过
-
单解劳动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吗
82人看过
-
用人单位哪些劳动者能够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345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除劳动合同技巧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7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合同不能随意为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否则,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须支付经济赔偿金。具体而言,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须符合以下要件: 1、用人单位有合法具体明确的录用条件要对“录用条件”事先进行明确界定。录用条件一定要合法、明确、具体,可操作
-
适用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哪些事项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08在适用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所谓不能胜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而且用人单位还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2、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不能马上解除劳动合同,需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程序。只有在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以
-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应该注意?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18劳动合同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劳动者有“(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
除名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什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07除名是由企业提出与无正当理由旷工的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理方式,它不属于行政处分。是指职工无正当理由旷工超过一定期限,单位依法从职工名册中除掉其姓名。除名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什么 1、除名只是一种处理形式,不是行政处分。除名的一般条件,便是职工有正当理由超过法定期限脱离工作岗位即旷工的。所谓旷工,是指职工按照正常程序办理请假手续而擅自缺勤。 2、劳动合同制工人因无故旷工超过法定期限被企业
-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有哪些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6劳动者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 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解除: (1)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里的“说明理由”,法律并未规定一定得采取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出发,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劳动者签收。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也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