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处理涉及私自挪用公款问题
私自挪用公款,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或者营利活动的,数额较大,未及时归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挪用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
3.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二、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
2.客体为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3.主观上行为人具有行为的故意;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三、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时效
挪用公款追诉时效:
1.犯此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诉时效是五年;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五年或者二十年。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n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涉及挪用公款罪判决的偿还问题
486人看过
-
私存是否涉及公款挪用?
299人看过
-
单位会计挪用公款问题处理问题
451人看过
-
如何处理公司资金的挪用问题
252人看过
-
合伙公司法人代表私自挪用公款如何处理
419人看过
-
私自挪用公款多少会被处理
242人看过
-
请问挪用公款赌博罪涉及的法律问题及程序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21根据《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以下事项,律师可以收取费用: 1. 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2]。 2. 法律文书:代为撰写、修改、审查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每份
-
私自修改合同涉及赔偿问题怎么处理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11私自修改合同构成违约的合同如有约定则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额赔偿,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最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
如何处理涉及挂靠公司假公章的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191、关于挂靠公司假公章的处理方式,如果未构成犯罪,则可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伪造印章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更加严重,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
-
离婚后涉及游戏费用如何处理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6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
-
公安机关如何处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泄露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1在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在处理各种行政案件时,必须严格保密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個人隱私等信息。若公民的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被不法分子在公安局恶意泄露,应立即向警方报案。若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這些行為人可能會被认定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法律責任。 公安机关工作人員將公民的身份信息泄露給與案件無關的第三方,同樣也有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此类犯罪行為將面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