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劳动关系认定机构是哪个,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机构是单位所在区县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劳动关系的确认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只能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是法院来确认。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应如何区分认定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认定如下: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该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建立和存在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鉴别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出现事故,劳动关系员工只能申请侵权损害赔偿,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申请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赔偿;用人单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务提供者大多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隶属关系,劳务关系双方平等;其他。劳动关系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务关系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律规定由哪个部门确认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254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劳动关系由哪个部门来确认?
273人看过
-
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中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406人看过
-
如何确认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怎么认定
305人看过
-
工伤认定机构有权认定劳动关系吗
372人看过
-
认定劳动关系是哪个部门,认定劳动关系的抽象标准
212人看过
-
法律规定由哪个部门确认劳动关系,如何确认?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20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是法院来确认。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
确认劳动关系要多久时间,法律上该如何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3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
-
工伤认定前必须确定劳动关系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18申请工伤认定不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提。 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提交证明劳动者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工资花名册、工作证、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已明确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仲裁文书; 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等。劳动行政部门经审查判断,受伤职工提交的证明材料或其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即可作出劳动关系存在的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了劳动保障
-
个人与个人能形成劳动关系么,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19个人与个人之间并不能够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但个人之间只能形成劳务关系。
-
行政法规起草机关是哪个,法律上该如何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5行政法规起草机关是国务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效力及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