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特征
1.缺少社会情感。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人缺乏起码的仁慈和同情心;情绪体验地基、庸俗,不择手段的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
2.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对正常人则冷漠、界碑,遇有冲突易导致攻击行为。
3.自尊与自卑共存。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多数逞强好胜,妄自尊大;另方面在外界评价的影响下,有具明显的自卑感。二者并存于一体,使大学生犯罪行为人经常发生内心的情绪冲突。
4.情绪突发性。大学生犯罪行为人情绪鸡不成熟,喜怒无常,极好冲动,经常为些微小事爆发激情,造成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
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至于造成这类心理问题的原因,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将其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卢德平分析,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认知。这为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与大学生群体对优势就业岗位近乎急功近利的期待,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办学的短期化、市场化,从而不同程度地淡化培养有长久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这一大学的传统功能。
(三)大学生的追求从道德自我完善转型为商业成功
与高考制度恢复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学生发愤苦读,社会评价普遍较高相对比,上世纪90年代后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确实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大学生的公共形象大致呈现三个轨迹:第一,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第二,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到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的转变,大学生群体现在不能超脱于享乐主义的影响,物质欲望超过了实际的消费能力,所以在公众看来,大学生从精神跌到物质,是完全符合逻辑的;第三是从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到遭遇诚信危机。
-
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及对策分析
142人看过
-
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对策
132人看过
-
心理失衡:大学生犯罪主因
122人看过
-
累犯心理特点的成因分析
75人看过
-
大学生犯罪增多的原因
148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心理分析社会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
108人看过
大学生犯罪的处理: 1、一般大学生为年满16周岁的人,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依照法律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 2、量刑时应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更多>
-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哪些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4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
-
盗窃罪犯罪成因分析大概是哪些样儿的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4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原因。盗窃犯罪多是犯罪分子乘人不备窃取他人财物。由于群众的防范意识差、没有可靠的防盗措施,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如有的人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乱停乱放,且不上锁;有的人将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随处乱放,且家中门窗不牢,无人看守;有的人对流动人口走门窜户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还有些人当家中被盗了大量的贵重物品和大量的现金时也不报警,只是自认倒霉,哑巴吃黄连。更有甚者,有些人当家中
-
从犯罪心里学分析诈骗者的能力特点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1强大的心理素质,(隐藏肢体漏洞)用胆大心细形容好像有点褒义了,针对自己的猎物能言善道!走老套路的不算,运用新手段的都是心理学中佼佼者!都是聪明人
-
本人到法院工作,那大学生犯罪原因是如何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8实行预防犯罪综合治理 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为此,我们建议: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引导。除开设法学必修课外,学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
-
买假酒给学生死亡构成犯罪分析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81、如果不知道是假酒而买给学生(以真酒的价格,且在正规商店购买),则是意外时间,不是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2、如果不知道是假酒,但是在非正规商店或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或者是知道是假酒,却轻信该酒不可能会致人死亡,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因为行为人应当注意到酒的质量有问题,但却没有注意到。3、如果知道是假酒,且知道有可能致人死亡。那么就是故意杀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