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标法经过两次修改之后,已历时二十年。商标法作为知识产权法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民法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时期,如果认真总结,会有诸多启迪。我仅就个人有限眼界,谈几点看法。
一、商标区别功能的逐渐回归,表明我国商标法制开始向成熟过渡。新中国的商标制度与建国前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商标制度一脉相承,且从后者脱胎而来。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很多解放区都曾颁布商标注册暂行办法,其目的主要是为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商标专用权。在1947年冀中行政公署办理商标注册时,甚至还提出,“发展生产,抵制外货”的宗昌。在这个基础上1950年新中国的《商标注册暂行条例》所反映的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是保护本国工业,促进生产。1956年我国进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为实行计划经济提供了物质前提,进而在理论上否认商品生产存在。在公有制前提下,物资分配基本实行“计划调拨”,产品流通实行“统购统销”。生产与市场割断。在统一的公有制经济内部,区别产品的生产来源己经没有意义。于是商标被人为规定成了代表商品一定质量和规格的标志。众所周知,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商标这种事物原本是为区别商品的服务的来源应运用而生的。这是商标的根本功能,也是它生存的唯一理由。离开了这一根本功能,任何想主观上强加给商标以其它的功能,历史证明是徒劳的。“商标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保证商品质量的标记,它既不能担保优质,又不能担保标准化。”(参见沈关生《我国商标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因此,当时我国商标注册大大减少。尽管我国后来一段时期推行了强制注册政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商标减少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违反经济规律。
1982年商标法的主要功绩,在于恢复承认商标的区别功能,承认并规定注册商标人的商标专用权。这是商标法的生命力所在。我国商标事业遂得以蓬勃发展。应当指出,该法第一条所规定的加强商标管理,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等内容,还体现着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和强制的理念。但条文井不就是法律,任何法律都是通过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和身体力行,尤其是司法活动的实际运用而被真正解读的。法律关于商标专用权的规定,就足以使商标的作用得以从质上回归,这是商标制度得以生存的关键。至于法律上对商标功能所追加的额外“功能”和“奢望”,都无关紧要。今天,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商标并不能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消费者利益。就象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指出的:“只要能够将一企业的货物和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货物或服务,即能够构成商标。”此外,商标管不了那么多事。所以,2001年修改后的商标法第一条,基本保留了1982年的内容,仍然给商标法“布置”了那么多它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结果一方面不切实际,另一方面也容易混淆商标权的私权本质。
二、商标天然地属于市场经济,商标权属于私权观念的确立,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社会。我国商标法起步在计划经济时期,法律除了承认商标专用权之外,规定了大量的管理的内容。使商标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手段。就行政管理而言,主体是政府和企业,二者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政府是主导的一方。这就间接地使商标权有了某种公权力的色彩。比如,商标核准注册本是由一个职能部门对一个确立私权的请求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向社会公示的行为,却在潜意识里给企业造成某种国家授权的误解,以为商标能否注册,取决于政府。尤其是法律长期将商标权争议的终局决定权赋予一个行政机关,更是体现了商标法与计划经济体制之间如冰炭不能同炉的矛盾。计划体制被最终放弃,使商标法找到了它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商标工作得蓬蓬勃勃的发展。就注册商标的数量来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2年颁布商标法之前的30多年中,我国一共注册了67300件商标。商标法颁布后的20年尤其是我国在确立事实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0年中,企业基于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迫切而踊跃迸行商标注册,注册商标量直线上升。目前我国注册商标己近150万件,这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信通过融入国际经济,我国商标法制会逐渐成熟。
三、商标法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先导,代表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商标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属于单行的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由于长期的生产资源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形态,使商标这一事物实际上有名无实。商标远不像有形财产如土地、房屋、设备那样被人认同和重视。从国家到企业无人重视,公民个人更是无从谈起。知识和体制限制人们的眼界。商标不被重视事实上是商标法的一个幸运,它没有历史的包袱,相对于令人头疼的城市国有财产(全民所有制财产)管理体制的法律定位和运营模式设计,和困扰人们多年的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运营模式而言,商标等知识产权要简单得多,权利义务明确得多。它一开始就定位为私权,调整手段是私法,它天然地不属于两种公有制形态,没有先天的瘤疾。
因此,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虽是民法之局部,但它们所奉行的原则和理念,却恰是当代民事立法的精髓。在某种意义上,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事实上是口的计划体制的薄弱环节,是摧跨计划体制的突破口。我国正在筹划民法典的工作,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应是民事立法的范本。刘春田
-
我国死刑制度的立法方向
480人看过
-
人民法院有权代表我国的哪些国家行使独立权
447人看过
-
完善我国强制执行立法的方向
172人看过
-
商标反向假冒理论与我国商标法
91人看过
-
"我国法定代表人的挂名义务"
166人看过
-
我国宪法如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91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我国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基本法律修改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21、我国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基本法律修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
-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什么有权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7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有权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我国法人代表一般不得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18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不能担任法人代表:(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
-
我国代表人诉讼立法将代表人的权限予以监督和约束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5我国代表人诉讼通过推选或商定代表人,又通过登记制度,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登记,使起诉时尚未确定的全体利害关系人在行使诉讼实施权的让与时予以确定。诉讼代表人就代表这一范围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法院判决也在这个范围内直接发生效力。 我国代表人诉讼立法让选定代表人的当事人对代表人的权限予以监督和约束,而不是通过法院监督代表人的行为。我国代表人诉讼中,选出代表人后,其他人仍为诉讼当事人,行使对诉讼
-
我国《宪法》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设立规定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6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自治县各民族选民依法选举产生。各民族代表的名额及比例,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的原则确定。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土家族人员所占的比例应当高于其人口比例,并且有土家族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