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要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0 08:33:17 130 人看过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怎么处罚

依照《刑法》规定,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条文]

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

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04: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构成应具备的四个条件有哪些
    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构成应具备的四个条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如果行为人直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致使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燃烧、爆炸的,则应以本罪论处。这时的破坏是行为人的行为直接所致并由此成为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燃烧、爆炸的原因。(二)客观要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足以危害或者已经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如破坏行为轻微或者破坏次要零部件,不足以发生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不宜以本罪论处。情节严重的,可依法以其他犯罪论处。(三)主体要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四)主观要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在主
    2023-04-19
    475人看过
  • 易燃易爆设备罪中,过失损坏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是什么?
    构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要件为: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使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遭受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构成要件有哪些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现代化交通工具。只有过失破坏上述交通工具才能造成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严重后果,构成本罪。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行为人不谨慎,无意中造成交通工具的破坏。例如,乘司机不在,随意摆弄汽车,无意中将刹车弄坏。如果是交通运输人员在驾驶交通工具中违反规章制度,过失引起交通工具倾覆或毁坏,造成重大事故,虽危害了交通运输安全,也不构成本罪,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
    2023-07-16
    108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属于涉爆行为吗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如何认定(一)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放火罪、爆炸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亦可采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往往也会导致火灾、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犯罪对象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切公私财物。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是法条竞合问题。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论处,而不能定放火罪或爆炸罪。(二)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罪等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的界限。确定某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是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还是构成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主要看受破坏的易燃易爆设备是否处于正在使
    2023-06-27
    459人看过
  • 如何确定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罪名?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人数的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如何认定(一)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放火罪、爆炸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亦可采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往往也会导致火灾、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犯罪对象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切公私财物。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是法条竞合问题。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论处,而不能定放火罪或爆炸罪。(二)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
    2023-07-17
    301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能不能取保
    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能不能取保1、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二、什么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燃气等易燃易爆设备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
    2023-06-17
    258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刑事犯罪起点
    1、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破坏电力设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或者十人以上轻伤的;(二)造成一万以上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四)造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后果的。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既遂如何量刑?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既遂量刑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既遂要求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已经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如破坏行为轻微或者破坏次要零部件,不足以发生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不宜以本罪论处。《中华人
    2023-07-07
    203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会受到的处罚有:危害公共安全,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该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一、刑法中破坏交通工具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行为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是一种以交通工具作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致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共安全,造成了较轻的危害后果,或者虽然造成较重的危害后果,但不是严重危害后果的。当然,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应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严重后果是由其他原因而不是行为人的破坏行为引起的,也不能适用较重的量刑档次即本条第1款的规定。在坚持以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主要依据确定适用较重或较轻的量刑档次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考察犯罪行
    2023-03-14
    309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刑事责任包含什么
    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刑事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05-03
    194人看过
  •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由哪些构成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4、客观要件:过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倒卖通讯光缆会涉及哪些罪名倒卖通讯光缆涉及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3-04
    207人看过
  • 怎么确定构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一、怎么确定构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符合以下要件确定构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一)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二)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过失;(三)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四)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使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遭受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认定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后会被怎么判刑认定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后的判刑:过失犯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引起电力设备遭受损坏,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
    2024-02-01
    73人看过
  • 第114条第115条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死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爆炸罪侵害的对象是本条所列举的工厂、矿场、港口、仓库、住宅、农场、牧场、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以及不特定的人、畜。如果用爆炸的方法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等交通工具;或者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等交通设备,虽然使用的是爆炸的方法,也危害了公共安全,但由于破坏的是特定的危险对象,所以应当分别以破坏交通工具罪或破坏交通设备罪处理。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物品,包括炸弹、手榴弹、地雷、炸药(包括黄色炸药、黑色炸药和化学炸药)、雷管、导火索、雷汞、雷银等起爆器材和自种自制的爆炸装置(如炸药包、炸药瓶、炸药罐等)。实施爆炸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在室内安装炸药
    2023-06-04
    171人看过
  • 我国有涉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吗?
    一、我国有涉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吗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从《刑法》第118条和第119条规定的内容来看,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是对行为人判处3-10年有期徒刑。若是有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话,则此时是对行为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怎么认定1、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放火罪、爆炸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亦可采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往往也会导致火灾、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
    2024-01-30
    54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会判多长时间
    对于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所适用的判刑处罚规定为:1、行为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破坏电力设备罪既遂处罚标准破坏电力设备罪既遂处罚标准可以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一百一十九条确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中国对破坏电力设备罪既遂的量刑标准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2023-06-28
    382人看过
  • 涉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立案标准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巨大,为刑法所严厉打击。为此我国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规定为犯罪。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一般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怎么判刑的?一般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这样判刑的: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刑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构成要件?刑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构成要件:(一)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四)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怎么
    2023-03-25
    49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如何处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什么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概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燃气等易燃易爆设备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
    • 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02
      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需要满足的要求:(一)主观要求: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求:主体为一般主体;(三)客体要求:客体是公共安全;(四)客观要求: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04
      符合下列要件可判断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行为人使用各种方法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行为人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区别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5
      确定某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是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还是构成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主要看受破坏的易燃易爆设备是否处于正在使用中,破坏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如果破坏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反之,如果行为人破坏的是非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因其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因而不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只是
    • 区分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界限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8
      注意区分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界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侵害对象相同,都危害公共安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观罪过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对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是明知的,并且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属于故意犯罪。本罪属于过失犯罪,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因为疏忽大意而未预见;或者虽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