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中被告民政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应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2 10:00:12 348 人看过

2007年9月原告李某以《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处理未达成一致意见为由,认为被告德兴市民政局违法登记,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2006年德离字03号《离婚证》。在法院审理期间,德兴市民政局认为该局工作人员失误,对《离婚协议》中财产问题未作处理的离婚申请办理了离婚登记,并制发了2006年德离字03号《离婚证》,违反了《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本着有错就纠原则,于2007年11月23日作出了德民撤字(2007)01号《关于撤销2006德离字03号离婚证的决定》(以下简称“2007年1号决定”),撤销了原告李某与第三人董某的离婚登记,并注销了2006年德离字03号《离婚证》。原告以被告已经主动作出撤销决定为由申请撤诉并经法院准许。

2007年11月30日,第三人董某对被告德兴市民政局2007年1号决定不服,向德兴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期间,被告德兴市民政局以“2006德离字03号离婚证的登记颁发合法有效”为由,作出了德民撤字(2007)02号《关于撤销的决定》(以下简称“2007年2号决定”),撤销了2007年1号决定。原告李某对被告德兴市民政局“2007年2号决定”不服,于2008年3月6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该决定。

分歧: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确认被告德兴市民政局作出的2007年2号决定违法。理由如下:第一,《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示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户口薄、身份证;(二)本人的结婚证;(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而本案中原告李某与第三人董某向德兴市民政局提供的离婚协议书中没有关于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虽然双方在《离婚登记申请书》中确认了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但《离婚登记申请书》并非法定审查材料,故被告制作的2006年德离字03号《离婚证》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第二,原告提起行政诉讼超过了法定诉讼期限,只是被告对抗原告寻求法律保护的期限,但这不是被告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因此被告德兴市民政局作出的2007年2号决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第三,由于原告李某与第三人董某登记离婚已有2年多,如果撤销离婚登记,将涉及两人的身份关系,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行政机关的管理秩序。综上所述,应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第二种意见:维持被告德兴市民政局作出的2007年2号决定。

本人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第一,原告李某与第三人董某提供的离婚协议书虽然没有关于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但在填写的《离婚登记申请书》中两人确认了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此应为离婚协议书的补充,而且在《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一)未达成离婚协议的;(二)。。。。。。。”,可见立法者并未将未达成第十一条所规定的离婚协议书的情形作为不予受理的情形,那么应当允许当事人对离婚协议书作出适当补充。故被告德兴市民政局制作的2006年德离字03号《离婚证》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第二,诉讼期限是法律规定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的时间期限,也是为了避免社会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的技术手段,因此,原告李某无法定理由超过诉讼期限提起诉讼,应承担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后果;但原告李某只是在针对被告德兴市民政局制发离婚证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超过了诉讼期限,在针对被告的2007年2号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时并未超过诉讼期限;第三,承办人认为如果撤销离婚登记,涉及原告及第三人的身份关系,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行政机关的管理秩序,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上述理由并不是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法定理由,而且确认被告德兴市民政局作出的2007年2号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将会导致本案法律关系愈加复杂。若双方当事人对子女抚养及财产问题还有争议,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而不能因为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问题有争议而否定双方的离婚协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2: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文章
  • 第一审行政案件被告人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的
    行政诉讼是原告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处理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诉讼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判决、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准许。”首先,行政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法院其次,如果原告满意,一般会撤回诉讼。如果原告不满意,法院应继续审理原行政行为,如果该行政行为合法,法院决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对被告作出的新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被告在诉讼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院应当审理新的行政行为,原告未撤回诉讼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2023-05-07
    471人看过
  • 本案无权代理行为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案情介绍]原告:招商银行某市分行。被告:某纺织品公司。原告诉称:1996年经被告申请,原告向其发放了三笔金额共计为400万元的人民币贷款。借款到期后,经原告追索,被告未予还款。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偿还借款本金400万元及利息、罚息,并承担诉讼费。被告辩称:被告从未与原告签订其所诉的三份借款合同,合同上被告的公章系他人私刻,故应认定合同无效。且本案诉讼时效已过,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被告原副总经理叶某在任职期间,于1995年3月3日以被告名义在原告处开设了帐号为120104121064的银行帐户,在银行开户卡上预留了被告公章、财务专用章及叶某私章。1996年4月至1996年6月间,叶某以被告名义分别与原告签订三份总额共400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款期限自1996年4月至1996年10月。合同签订后,原告将400万元贷款均发放到了120104121064帐户上。上述开户卡及借款合同、借据
    2023-06-08
    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应视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除此之外,法律还对于其举证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期限,这些在《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案件在法院立案受理后,当事人应当在15日后及时去人民法院复印相关证据。一是为了核实被告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了相关证据,二是为了及时取得对方证据,准备庭审。再次就是庭审中被告仅提交证据复印件如何应对?核实相关证据是否有相应原件,再从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方面对相关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行政机关对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根据举证规则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在举证时必须提供原件以证明其作出的行政行为符合审慎、严谨的审查标准,事实认定清楚,符合法定程序。行政诉讼中被告的举证期限是多久被告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要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且进行答辩,所以行政诉讼被告举证
    2023-08-17
    76人看过
  • 解析: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在以人民法院为主导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的行政诉讼过程中,改变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全部或者部分否定的行为。行政主体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全改变行为,即被告在诉讼中撤销或完全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二是部分改变行为,即被告部分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判断行政主体是否在诉讼中改变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二是看是否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三是看是否撤消、部分撤消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四是看行政主体是否采取相应的补救、补偿等措施。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存有以上的一项或多项行为,就应认定行政主体改变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否则,不应确认行政主体改
    2023-06-06
    126人看过
  • 生效民事判决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2000年8月10日刘某向当地村、镇提出住宅用地申请,并经某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10月审批,同意刘某使用村内空闲地建房,但未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张某以其承包该宗土地,且在该宗土地上栽植树木多年为由,不让出该宗土地。刘某于2003年6月20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决张某排除栽种在诉争土地上的树木。一审法院以刘某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为由,判决驳回刘某的诉讼请求。刘某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期间,某市人民政府向刘某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证》,二审法院据此撤消一审判决,并判决张某让出土地。张某于2004年7月20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某市人民政府土地登记违法。[评析]对本案原告张某能否提起行政诉讼有两种不同认识: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不应受理。理由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不仅指
    2023-06-08
    140人看过
  • 行政案件的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
    行政诉讼是原告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请求人民法院对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处理的诉讼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首先,行政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法院。其次,如果原告满意,一般会提出撤诉。如果原告不满意,法院应继续审理原行政行为。此时,行政行为合法的,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违法的,作出确认违法的判决。如果原告对被告作出的新的行政行为不服,法院应对新的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2023-06-13
    483人看过
  • 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分析
    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为后,相对人不服提起复议,根据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在复议期间行政机关可强制执行;但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说明强制执行要在相对人的法定诉讼期间届满时才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可否认为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自行在复议期间强制执行,无此权限的则要等到法定诉讼期间届满时才可申请执行?以上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由于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与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是不同范畴的问题,不能混淆,所以应分别把握。就行政复议程序而言,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为后,相对人不服提起复议,在复议期间行政机关可强制执行。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除特定情况外不停止执行,这是行政复议的重要规则。这里是就行政主体自行执行而言的,若涉及行政诉讼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
    2023-06-06
    363人看过
  • 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行政机关有损失的应如何处理
    [案情]2007年初,遂川县汤湖镇人民政府负责该镇深山移民安置工作,需征用该镇南屏村石角村民小组吴庆裕耕种的耕地1.775亩。同年4月23日,汤湖镇政府与吴庆裕签订了一份《征地协议书》,直接征用了吴庆裕1.775亩承包耕地,并支付了23075元土地补偿款给吴庆裕。随后,镇政府将土地交付给了移民户建房。同年8月,石角村民小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吴庆裕耕种的耕地不是吴庆裕的承包地,而是该村民小组一位已去世的五保户的承包地,该土地的补偿款23075元应归村民小组全体所有,请求法院判令吴庆裕返还23075元土地补偿款。法院以征地协议具有行政合同性质,不属民事诉讼受理范围为由,驳回了村民小组的起诉。石角村民小组于是以镇政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将吴庆裕列为第三人,请求法院撤销汤湖镇政府违法征地行为,恢复土地原状。[分歧]被告作为乡镇人民政府,未经法定批准程序,以镇政府名义组织实施征用耕地,属
    2023-06-06
    209人看过
  • 原告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
    一、原告是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紧密相联的行政诉讼的原告与与其它诉讼的原告相比,其特殊之处突出表现在原告资格问题。原告资格即原告的司法救济权,其作用不仅在于启动司法审理程序,而且在于规范行政主体的法律规范得到执行和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对依法治国的积极作用。根据《布莱克法律大辞典》的解释,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在司法争端中将所享有的将该司法争端诉诸司法程序的足够的利益。我国学术界,对原告资格的概念,有条件说、限制说和利害关系说三种。条件说和限制说并无本质的区别,条件即限制,限制了不符合条件的人无原告资格。若上述学说与法律规范相联系,条件说和限制说是从《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24条第1款、第41条的规定而来的:利害关系说是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2条的规定而来的。深究三种学说的内容的实质,都和原告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的问题密不可分,若撇开原告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关
    2023-06-06
    408人看过
  • 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造成损害的应如何处理?
    2006年初,遂川县汤湖镇人民政府负责该镇深山移民安置工作,需征用该镇南屏村石角村民小组吴庆裕耕种的耕地1.775亩。同年4月23日,汤湖镇政府与吴庆裕签订了一份《征地协议书》,直接征用了吴庆裕1.775亩承包耕地,并支付了2.3万元土地补偿款给吴庆裕。随后,镇政府将土地交付给了移民户建房。同年8月,石角村民小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吴庆裕耕种的耕地不是吴庆裕的承包地,而是该村民小组一位已去世的五保户的承包地,土地属村民小组集体所有,该土地的补偿款2.3万元应归村民小组全体所有,请求法院判令吴庆裕返还2.3万元土地补偿款。法院以征地协议具有行政合同性质,不属民事诉讼受理范围为由,驳回了村民小组的起诉。石角村民小组于是以镇政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将吴庆裕列为第三人,请求法院撤销汤湖镇政府违法征地行为,恢复土地原状。【争议】被告作为乡镇人民政府,未经法定批准程序,以镇政府名义组织实施征
    2023-05-02
    473人看过
  • 具体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民告官
    行政诉讼中的民告官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行政诉讼具体如何申请提审行政诉讼申请提审的方式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应当提审的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就会将案件提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
    2023-07-27
    162人看过
  • 行政处罚程序中告知规定应具体
    当前行政处罚法设定的告知程序作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一个重要程序,仅有原则性规定,并无详细程序要求,实践中做法亦不统一。笔者试就履行告知程序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是关于告知的时机和范围问题。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告知程序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进行。实践中,有的行政机关在送达告知书的同时送达处罚决定书。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告知程序的要求。法律规定告知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陈述权、申辩权的充分行使。上述做法的结果是当事人虽然知道了自己的程序权,但已没有行使权利的可能和必要,实质上是行政机关拒绝听取陈述和申辩。此外,实践中,行政机关在告知拟处罚结果范围时,往往告知了拟处罚的所有种类、处罚的上下限、处罚的单一处罚种类。笔者认为,这几种告知情形均不符合法定要求,应视为未履行告知义务。其理由是:虽然从形式上看,行政机关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实质上未能保证让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辩权。当事人无从知
    2023-06-06
    363人看过
  • 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
    【案情】原告吴某诉被告某市公安交通管理支队行政不作为,称自己私有的一辆小型轿车,按照被告指定的车辆检查场所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都合格,但在申请被告发放车辆检验合格标志时,被告却以其车辆违章行为没有处理为由拒绝发放。由此吴某起诉被告行政不作为,并要求被告立即发放车辆检验合格标志,以使其车辆进行正常的年审。对此被告提出答辩意见称,原告申请发放车辆检验合格标志前有30多次交通违法行为未处理,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的规定,无法为原告发放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不存在不作为,应当驳回原告的起诉。【分歧】对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车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行为与发放检验合格标志行政许可行为系两个独立的行政行为,该案中公安交通管理支队的行为不构成行政不作为;另一种意见认为,颁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本案中吴某在被告指定的车辆检查场所已检测
    2022-10-28
    163人看过
  • 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被告如何确定
    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应当证明存在以下情形:1、行政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行政合同是当事人虚假的意思表示;3、行政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一、怎样订立口头合同订立口头合同要符合下列要件:1、口头合同的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实;3、口头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不违背公序良俗。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
    2023-06-29
    495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行政行为的效力和具体行政行为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2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1。公认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假设行为合法;具体行政行为不会因复议或诉讼而停止执行。2、确定性: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不得随意变更:已确定的行政决定,公民无权自行变更;非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随意变更已确定的行政执法行为。3、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必须按照确定的内容实施行为——相对人必须遵守并实际履行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4、执行力:国家强制当事人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要求的
    • 具有行政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4
      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类型:确定性,即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变的效力;公认性,即假设行为合法,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除特殊情况不停止履行的效力;以及约束力和执行力。
    • 如何撤诉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2
      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行政诉讼中,如何分辨被告,被告认为行政犯罪时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9
      1、行政复议案件被告的确认1。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2、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为被告。包括这里所说的变化。
    • 具体行政行为什么是行政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29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特定事项作出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相关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如下:1。具体行政行为反映了国家行政权的运作,其目的是实现国家行政目标,因此不同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法律行为,以其行政职权为前提。2、具体行政行为只对特定对象有效,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所谓特定对象,可以是某个相对人,特定的东西,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