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4 14:41:29 355 人看过

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劳动者向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支付。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30日 19: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时效适用劳动仲裁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其他。一、工伤事故维权的时效是多久工伤事故维权的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
    2023-03-04
    449人看过
  • 劳动争议适用的法律条款
    1.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2.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当事人已经约定管辖的,以约定为准。2、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3、民事诉讼法第24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4、民事诉讼法第25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5、民事诉讼法第38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
    2023-03-12
    250人看过
  • 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特殊时效的争议是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的劳动争议范围如下: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其他。一、工伤索赔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工伤索赔不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怀孕期间被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申请仲裁?怀孕期间被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申请
    2023-03-08
    486人看过
  • 劳动仲裁时效性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期间是多久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从中断开始重新计算。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止时效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时效性到底怎么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报酬的索赔不受1年期间的限制。《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如果双方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劳动关系容易混淆的租
    2023-08-07
    54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止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一、劳动合同中止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1、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离职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义务的,劳动合同应当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2、劳动者因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与其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的劳动者的损失,可由其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如果劳动者被判犯罪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经济补偿金。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中的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另一方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停产、转产、机构调整、
    2023-04-29
    96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中断诉讼时效有啥用
    诉讼时效中断的用处是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1)权利人之请求。关于请求的方式,法律无明文规定,口头、书面均可。请求之相对人除义务人外,权利人若向主债务之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及财产代管人提出请求的,亦发生请求的效果。(2)义务人的同意,同意的方式,对此法律未有限制,口头或书面、明示或默示,均可,而且也不问义务人的同意是否有中断时效的目的。同意之表示人原则上应为义务人本人,义务人的代理人于授权范围内而为同意的,亦发生同意的效果,但保证人等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对主债务人不生同意之效果。同意之相对人,原则上亦为权利人或权利人之代理人,对第三人为同意,不生同意的效果。(3)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若以有效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等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执行程序的,亦发生与起诉同等的中断时效的效果。但是,权利人于起诉后又撤诉的是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
    2023-03-17
    314人看过
  • 劳动报酬争议适用何种时效
    仅涉及拖欠劳动报酬的纠纷,已不再是劳动争议,而属于债权纠纷的范畴,诉讼时效是三年。该规定仅适用于劳动者持有工资欠条或者用人单位承认欠薪事实的情形,否则劳动者在起诉前仍需要先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一、离职后一直不给工资怎么办离职后工资一直拖着不给,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1、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拖欠工资起诉流程是什么1、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准备起诉的起诉状;2、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3、起诉应当准备,劳动合同、工资条等相关材料;4、起诉需要缴纳50元的诉讼费。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托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二、拿不到工资打哪个部门遭遇拖欠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一、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解决。投诉的解决的优点是,
    2023-04-04
    130人看过
  •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中断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1、《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就是说,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情况下,前罪的追诉时效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起算,已经过去的时间不计算在新的追诉时效之内。2、后罪的追诉期限,从后罪犯罪之日起计算,与前面的轻罪无关,不存在累加。3、轻罪之后,再犯重罪,只要犯重罪时,轻罪的追诉期还没过,则轻罪之前已计算过的时效清零,从重罪犯罪之日起,从重新计算。实际上等于延长了新罪的追诉时效,不存在放纵犯罪的问题。4、时效延长制度,是指《刑法》第八十八条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特别规定。这里所讨论的是一般情况,不属于时效延长。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中断的理由(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2023-08-05
    417人看过
  • 劳动案件诉讼时效规定,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劳动争议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的那天起计算。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了只能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一、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劳动者应当先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就该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起算点如何确定,劳动部答复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二、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如果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了,那么当事人可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受理,但是会提示当事人
    2023-06-05
    90人看过
  • 中国法律法规在哪些打架案件中适用?
    对打架进行定性,需要结合后果分析。如果只是给对方造成了轻微伤的,那么一般情况属于普通治安案件;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属于民事纠纷;如果涉及到故意伤害或者是其他严重情节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此时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就要对相关人员采取刑事措施,根据具体的上海情况进行量刑处罚,这是属于刑事案件。中国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的处理有哪些规定家庭暴力的后果:1、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受害方要求离婚的,法院应当准许。3、受害方在离婚诉讼中可以请求加害方赔偿。该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对其他成员实施冻饿、殴打、凌辱、捆绑等暴力,致使其人身或者精神受到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
    2023-07-08
    389人看过
  • 劳动争议集体诉讼的法律规定哪些?
    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在受理劳动争议集体诉讼案件时,有采取代表人代表立案的形式,也有采取个人单独立案再合并审理的形式。集体诉讼案件关系到一方区域的稳定,因此,对待集体诉讼案件,审理机关应当尤其谨慎,及时高效的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或作好双方的调解与和解工作,不得懈怠拖延。集体诉讼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于,除了首席原告外,其他受害者都不需要直接参加诉讼,甚至都无需知道有这样一个诉讼案的进行。一旦赔偿额确定,各个受害人都会按照比例得到赔偿额。并且,任何不愿参加集体诉讼的成员必须亲自申请退出,否则就算是自动参诉。这样打一个官司,就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律师只需要和首席原告交涉就可以了。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协调成本。其次,集体诉讼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体诉讼是胜诉才收费,或者叫“诉讼风险”制收费,部分诉
    2023-06-25
    308人看过
  •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有哪些情形适用简易处理
    1、争议案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简易处理:(1)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2)标的额不超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双方当事人同意简易处理的。2、法律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六条一、如何避免劳动仲裁的风险1、仲裁请求不当的风险。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的请求事项,反之除要负担相应的仲裁费用外,对其不当的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将不予支持。2、超过仲裁时效的风险。当事人提出仲裁要求,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当事人超过时效申请仲裁的,将不予支持其请求。3、逾期改变仲裁请求的风险。当事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或者提出反诉,应当在劳动仲裁委员会指定或许可的期限内提出,超过时限的,仲裁委将不予受
    2023-04-02
    474人看过
  • 劳动争议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争议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形有: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2、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对终局裁决以外的普通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当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一、公司不配合做劳动仲裁怎么办?公司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以下劳动争议裁决只能由劳动者起诉: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
    2023-06-28
    456人看过
  • 中断行政诉讼时效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断行政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断诉讼时效,自中断和有关程序终止之日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和中止,中断的原因由法律规定,当事人同意无效。当事人提前放弃诉讼时效利益无效。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中断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止的事由一般包括:不可抗力,其他障碍。只有在时效届满前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的中止事由,才能发生时效中止之效力。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申请调解,申请行政复议,申请执行,申请支付令,申请人民调解员调解;向债权人提起要求,债务人承认债务,债务人同意履行等。诉讼时效内才存在中断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2023-07-02
    267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05
      1、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其特征为:(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也受诉讼时效约束。(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4)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
    • 劳动争议争议案件是否适用时效为终止?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05
      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从中止时效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时效期。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限制。
    • 案件适用时效中断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7
      仲裁时效的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一、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发生仲裁时效中断时,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里的“中断时起”应理解为中断事由消除时起。如权利人申请调解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
    • 仲裁时效适用于劳动争议的哪些争议,仲裁时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18
      依据劳动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适用于以下劳动纠纷: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有效期间为一年。仲
    • 劳动仲裁中的劳动争议调解适用哪些法律?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9
      这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