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宅基地登记错误诉讼时效是多久?
宅基地登记错误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的时间,因为宅基地登记错误,实际上也是属于一般的纠纷,所以也是适用一般的普通的诉讼时效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如果已经超过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无法胜诉。
宅基地登记错误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的时间,宅基地侵权属的规定于侵犯物权的行为,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权,理论及司法实践上,普遍认为对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所以应该宅基地使用权诉讼时效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也不会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我国土地分别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
二、宅基地使用权诉讼处理原则是什么?
(一)依法保护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
土地改革前的旧契约不能作为土地权属的依据。处理宅基地(土地)纠纷,应切实保护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宅基地,集体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二)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
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农村居民建住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不予保护。法人、公民合法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除经统一规划或个别调整外,长期不变。另外,宅基地使用权包括合法取得和合法使用两个方面。对非法扩大、抢占宅基地甚至耕地的行为应依法宣布其无效,并可给予法律制裁。在使用宅基地过程中,妨碍公共利益,侵害他人房屋、通行、排水、通风、采光等相邻权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转移的原则。
农村房屋发生买卖、继承、赠与等法律事由的,其所占宅基地的使用权随房屋所有权而转移。公民在城镇依法买卖房屋时,该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应随房屋所有权一起转归新房主使用。宅基地使用权须经过申请批准后方可随房转移。未经审查批准,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房转移给买方,房屋买卖亦无效,但买主可将房屋拆走。村民迁居或者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由集体收回使用,另作统一安排。但在农村合法继承的房屋,其宅基地使用权可以随房屋所有权而转移。
在我国的农村中,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都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中重要的权利,如果是农民在获得宅基地使用权之后,是要及时的为自己的宅基地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如果是遇到了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要及时的申请有关机关予以更正。
-
宅基地登记错误谁负责
288人看过
-
宅基地登记错误是否能更改
372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登记错误能否进行更正?
301人看过
-
房屋所有权登记有错误有诉讼时效吗
151人看过
-
房产登记过错提取行政诉讼申请,时效是多久
470人看过
-
房产登记错误怎么处理行政诉讼时效内容
387人看过
-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错误属于法律效力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11、无效,应当进行更改;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错误可以要求进行更改,如果还有争议的可到当地政府进行调解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2、凡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承包地应由村、组调查解决后再确权登记。对矛盾纠纷较大,暂不能解决的,划定争议区,查清争议区的位置、面积、形成原因,并登记造册,记录在案,待化解争议后再进行确权公示和登记。
-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错误怎样办,这种错误可以改正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28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
-
房屋登记诉讼时效是多久房屋登记行政诉讼时效有多长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06房屋登记行政诉讼时效为五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特殊情况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延长。
-
房产登记过错提取行政诉讼申请,时效是多久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25房地产登记错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时效为6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因房产起诉案件自行政行为出台之日起二十多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出台之日起五年以上,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XX地使用权登记错误是否有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131、无效,应当进行更改;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错误可以要求进行更改,如果还有争议的可到当地政府进行调解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2、凡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承包地应由村、组调查解决后再确权登记。对矛盾纠纷较大,暂不能解决的,划定争议区,查清争议区的位置、面积、形成原因,并登记造册,记录在案,待化解争议后再进行确权公示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