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法律关系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8:33:42 154 人看过

一、具体的法律关系有哪些

法律关系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相对关系和绝对关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第一百一十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二、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有三项:(一)法律关系主体;(二)法律关系内容;(三)法律关系客体。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五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第五十七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三、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与其他社会关系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这里的意志是指国家的意志(即统治者的意志)和行为人的意志,法律关系是反映统治者意志和行为人意志而形成的关系,因而不属经济基础范畴。

(二)它是由法律规定和调整的关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以得到法律认可为前提的,因而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存废的前提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2: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代理权相关文章
  • 债权和债务的关系具体有哪些
    债权债务的关系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债权人是借款人,债务人为欠款人。债权人依法可以请求债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而债务人因承担债务,需要在债权人的请求下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请求权。一、债权人和保证人的法律关系有哪些一般保证人对债权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保证人无此项权利。保证人享有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事由。债的关系中有权利要求另一方(债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是特定的,只有该特定的权利主体才有权要求义务主体履行约定的义务。二、债权人代位权是什么,代位权的行使需要哪些要件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却不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行使代位权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须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二)债务人须有权利存在
    2023-03-08
    390人看过
  • 回迁房相关法律具体有哪些?
    回迁房一般是经济适用房的性质,不超过5年的买方要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的资格。如果此房未超过5年,但你有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或此房已超过5年可自由上市,你就有购买资格,卖方反悔要承担违约责任。回迁房在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后可进行买卖,购买未取得产权证书的回迁房则可能面临极大的风险,回迁手续更名并不能取代房屋产权证书。在这里须注意的事项包括要求卖方提供回迁协议及其身份证明,并对回迁房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同时要注意确定该房屋之上是否有共有人,是否设定抵押权。另外须查明该房是属于危改回迁,还是属于商品房回迁。1、在房价款方面,商品房与拆迁房有区别,商品房可立即上市,且在银行做抵押进行贷款。而回迁房享受国家政策的优惠,不含土地转让金,价格相对低廉且有小产权之说,故不享有商品房的上述权能。拆迁人以回迁房补偿被拆迁人的,补偿房屋由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核定价格,并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管理。2、
    2023-04-16
    397人看过
  • 特定关系人的具体范围有哪些
    具体范围/特定关系人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予以“方便”,但并不亲自收受财物,而是由自己的亲属、情妇(夫)、亲信等‘代劳“。这种假他人之手实施的权钱交易行为。2、通过“其他亲属关系”形成的“特定关系人”。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范围并不限于近亲属。现实生活中,通过攀亲结织的七大姑、八大姨并不少见,这种“远亲”有时甚至可以超过“近亲”完全有可能形成“利益共同体”。3、通过“老同学”关系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同学关系形成一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并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之便实行权钱交易。4、通过“老上级”关系而与第三者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因为“上下级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虽较之于直接的共同利益而言具有间接性,但是在本质上应当是一致的。5、国家工作人员的“司机”。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某些领导的专职司机,长期为领导开车,成为所谓的“亲信”。他们在获得领导的信任之后,完全与这类
    2023-05-04
    300人看过
  • 近姻亲关系具体包含哪些关系
    近亲姻亲关系:近姻亲是一种以婚姻者为中介从而衍生出的亲情连接。在这里,我们所探讨的近姻亲,主要是指夫妻双方父母以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以及其配偶之父母,以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等。《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2024-07-27
    187人看过
  • 承揽关系与雇佣关系有哪些具体区别
    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接受成果并给付承揽人报酬的合同。承揽关系是基于承揽合同的履行在定作人与承揽人之间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由于有的雇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相对的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的定作人也会对承揽人的工作作出具体的指示并现场指挥,因此,有时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也容易混淆。区分二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雇佣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支配从属关系。雇员的劳动是从属性劳动,雇员对工作安排没有自主权,雇主可以随时干预雇员的工作。而承揽关系中,定作人与承揽人地位平等,承揽人的劳动是一种独立劳动,承揽人对如何安排工作有自主权,定作人无权干预。(2)是否由一方指定工作场所、提供劳动工具或设备、限定工作时间。雇佣关系中,一般是由雇主指定工作场所、提供劳动工具或设备、限定工作时间。而承揽关系中,定作人仅要求承揽人
    2023-06-13
    261人看过
  • 法律怎么认定婚姻关系破裂,具体规定有哪些
    一、法律怎么认定婚姻关系破裂,具体规定有哪些法律怎么认定婚姻关系破裂的方法:存在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等重大过错情形,导致一方提出离婚的,应当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二、怎么界定婚外同居,
    2024-01-24
    424人看过
  • 《公司法》中关联关系确认具体内容有哪些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第九条规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九条及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所称关联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具有下列之一关系:(一)一方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或者双方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方所持有的股份达到25%以上。若一方通过中间方对另一方间接持有股份,只要一方对中间方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则一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按照中间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计算。(二)一方与另一方(独立金融机构除外)之间借贷资金占一方实收资本50%以上,或者一方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是由另一方(独立金融机构除外)担保。(三)一方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或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是由另一方委派,或者双方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或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同为第三方委派。(四)
    2023-04-17
    470人看过
  •  夫妻关系破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该段内容讲述了夫妻关系破裂的情形及其收集证据的困难。离婚案件中,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很难收集,而邻居、朋友、街道或居委会经常居住的证据则可以帮助收集相关证据。夫妻关系破裂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1.双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2.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3.屡教不改的赌博、吸毒等恶习;4.因感情不和而分居两年以上;5.其他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情况。只有证据充分,人民法院才会支持离婚诉求。在离婚案件中,最难收集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在实践中,这部分证据一般是邻居、朋友、街道或居委会经常居住的证据。 离 婚 证 据 有 哪 些 ?离婚证据是指在离婚诉讼中,用于证明离婚事实和责任的证据。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离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合法、有利于无过错方的精神。因此,在离婚诉讼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至关重要。常见的离婚证据包括:1. 结婚证书:证明双方是否
    2023-09-06
    430人看过
  •  关联关系管理要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该定义描述了双方或多方持有股份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通过中间方间接持有股份、高级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对方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控制董事会成员和经理等情况。进一步指出,如果一方可以控制另一方的生产经营、交易,或者双方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它关系,那么就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或者:间接或直接地持有另一方或双方中的一个或多个股份;或者双方或第三方共同持有股份。若一方通过中间方对另一方间接持有股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同时担任另一方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或者一方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同时担任另一方的董事会高级成员。一方的购买或销售活动主要由另一方控制;一方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质控制、或者双方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它关系,一方与另一方的主要持股方享受基本相同的经济利益,以及家族、亲属关系等等。关联关系分类标题:关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分析一、摘要
    2023-10-22
    51人看过
  • 事实抚养关系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事实抚养关系的条件具体包括:被抚养人是未成年人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抚养人与被抚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抚养人对被抚养人在经济上、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给予照料、教育、管教和保护等。一、没能力抚养孩子要如何解决抚养子女是每个父母的法定义务,子女享有被抚养和受教育的权利。父母没有抚养能力的,可以由生父母的亲戚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于收养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由生父母的亲戚朋友抚养,孩子与被抚养人不会形成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与生父母也不会失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面送养。配偶收养子女的,夫妻必须共同收养。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在此,杨丽萍律师建议收养子应当办理收养登记,严格审查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二、法院对赡养义务能否判决生效法院在赡养义务的问题上,会判决子女要履行
    2023-06-26
    142人看过
  •  我国雇佣关系的具体类型有哪些?
    中国雇佣关系形式多样,包括家庭帮工、农民帮工、承包人用工等特定劳动事项雇佣,合作型雇工,人力资源代理形式,临时用工如建筑工地、家庭装修、装卸搬运、企业帮工等。我国当前雇佣关系的形式包括:家庭帮工、农民帮工、承包人用工等以特定劳动事项为限的雇佣形式,合作型雇工形式,以及人力资源代理形式等。另外,在建筑工地和家庭装修用工,装卸搬运工,企业帮工等临时用工中,雇佣关系也大量存在。人力资源代理形式的雇佣关系常见于哪些领域?人力资源代理形式的雇佣关系常见于医疗、法律、会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这种雇佣关系下,代理公司将雇佣的员工派遣到客户公司工作,员工与代理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客户公司仅是提供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这种雇佣关系的法律分析涉及代理合同、劳动法、派遣法等,需要权衡各方的利益,确保代理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员工的权益,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派遣法等。总之,我国当前雇佣
    2023-10-31
    294人看过
  •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1、我国的医改虽已取得重要进展,医疗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当前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病人看病自费比例较高,遇大病、复杂疾病时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医疗开支,有的甚至卖房交医疗费。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死亡了,人财两空,对家属的打击是巨大的,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家属对死亡不理解或想从医院获得一定赔偿,是造成医患纠纷最重要的原因。2、医患之间认知差距;当代临床医学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局限性,医生不是神仙,不能包治百病。而公众对医疗技术期望值过高,认为死了人就是医疗事故。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当病人发生了未预料到的死亡时,更是不能理解,从而发生纠纷。3、“医闹”兴风作浪,使纠纷愈演愈烈;发生纠纷后医院为息事宁人,常赔钱了事,闹得越厉害,赔得越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并因此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医闹”。“医闹”打着病人家属、亲戚、朋友、同事的幌
    2023-04-02
    203人看过
  •  父女关系法律解除的具体实践
    在法律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无法完全解除。尽管有时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断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但法律不会承认这种断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这种关系无法改变,因为出生而产生,因死亡而消灭。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在法律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无法完全解除。具体来说,尽管有时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断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但法律不会承认这种断绝。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这种关系无法改变,因为出生而产生,因死亡而消灭。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3-09-06
    311人看过
  • 行政法律关系具备哪些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具备哪些特点行政法律关系具备的特点是:1.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其中一方必然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不对等;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法定性和不可处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四条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二、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行政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有:1.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在不平等主体之间产生,其他法律关系在平等主体间产生;2.调整法律不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有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由民法典调整。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
    2023-12-12
    146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代理权
    词条

    代理权是能够据之进行代理并使行为的效力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权限。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滥用代理权主要包括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情形。... 更多>

    #代理权
    相关咨询
    • 法律关系主体须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22
      法律关系主体的主体能力: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所谓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 断绝父子关系的具体法律条款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5
      1、对于亲生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基于血缘关系产生,从情感上可以断绝关系,但是在法律上这种天然血缘关系是不可以进行解除的。 但是如果是未成年人,自小受到他人收养的,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2、对于继父子关系。对于继父子关系,学理方面认为继父子双方承认明示解除后,可以断绝继父子关系。 3、对于养父子关系。对于养父子关系,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
    • 法律中扶养关系的核算有哪些具体表现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5-24
      1、继父母对未成年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1)继子女受继父母经济上的供养; (2)继子女受继父母生活上的抚养、教育。 2、继父母对已成年但系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3、继子女对继父母履行了赡养义务: (1)继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继父母; (2)继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继父母。
    • 检察院和法院的关系具体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检察院和法院就是一个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辩护方和法院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关系.检察院这个时候是控诉方百度地图
    •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09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给付行为、智力成果、人格利益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是法律关系发生和存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