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和个人借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向个人借款在正常情况下是合法的。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二、公司向个人借款需要缴纳什么税
具体缴纳的税如下:
1.企业向个人借款,支付利息时,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利息收入的20%计算个人所得税。
2.企业与个人签订借款合同时,要按合同记载金额的0.05‰计算缴纳印花税。
3.按照财政部规定,企业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时应当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公司向个人借款的利息如何处理
公司向个人借款,其本金计入往来账目,支付的利息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但税法规定非金融企业借非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在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可以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n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
借条和欠条哪个更符合法律规定
74人看过
-
借条借款人都盖指纹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
465人看过
-
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69人看过
-
个人向社会公开执行法律文书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21人看过
-
一人持有改制公司股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29人看过
-
公司对上班迟到罚款5元的规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62人看过
-
公司向个人借款是否合法,公司向个人借款是否合法,相相关法律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9公司借钱给个人属于民间借贷。原有的法律是禁止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个人之间发生借贷行为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的需要,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放宽了对这方面的管制,一般认定借贷行为有效。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另公司与个人间的借贷行为正式得到认可。该《规定》第一条开宗明义为民间借贷的范围作了界定,其内容如下: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
-
公司可以借款给个人吗,这样做的话是否符合法律?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25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中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职工集资的 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 4、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
-
借条我写借款人签字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律规定是什么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29借条写借款人签字是符合法律当中规定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还必须是属于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是属于一种合法的借贷关系,否则到人民法院来进行起诉的话,其实是有借条,没有其他方面的凭证,也是不能够支持的。
-
有和放矢催款兵法这一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4人们在从事某一项事业之时,应瞄准一个明确的目标,有放矢,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在催款清欠工作中,应该确定债务目标,采用便捷、有效的方式(如公函、电话、电报催讨),从而避免目标不清、浪费精力。“有的放矢催款兵法”是指债权我主要通过向确定的债务人发送催款索款的信函、电报、传真,或通电话等简易的方式,以达到追回债款的清结债务的目的。概而言知,“有和放矢催款法”是适合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但债务人分散于各地境况而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老婆是否符合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7公司法人是老婆符合规定。法人代表的任职资格: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企业所在地正式户口或临时户口;具有管理企业的能力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程序符合国家法律和企业章程的规定;符合其他有关规定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