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仲裁时效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7-03 19:56:14 158 人看过

仲裁时效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从仲裁时效的条件上看,仲裁时效是以权利人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的;

2、在仲裁时效完成后权利人所丧失的并非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权利。在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仍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再保护其权利;

3、仲裁时效具有强制性。法律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得协议排除对仲裁时效的适用,也不得协议变更仲裁时效的期间;

4、仲裁时效具有特殊性。所谓特殊性,是指这里规定的仲裁时效仅适用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仲裁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同样,《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中止及中断的规定也应适用于商事仲裁时效和劳动仲裁时效。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的行为可构成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得以重新计算。

此外,对于劳动仲裁来说,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06: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劳动仲裁规定劳动者要求仲裁时效有期限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从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天内结束。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1、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
    2023-08-05
    393人看过
  • 仲裁时效期间的法律限制
    合同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第一、普通仲裁时效同诉讼时效一致,时效期间为3年。但是自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适用关于时效中止、中断等的规定。第二、特殊仲裁时效是指普通仲裁时效以外的特定仲裁时效。例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出口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算。其同时也适用关于时效中止、中断等的规定。劳动法对仲裁时效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
    2023-07-23
    296人看过
  • 仲裁时效期间和保护期限是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
    对于加班工资的仲裁时效问题,目前法律并无统一的规定,各地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浙江省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加班工资争议的,劳动者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申请仲裁。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的情况下,发生加班工资争议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加班工资的保护期限为两年。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及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一年期间的限制。但是,所谓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从用人单位应得的收入,体现的是按劳取酬原则,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二倍工资,是为了切实保障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用工后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采取的惩罚性措施,究其性质不同于劳动报酬,因此,不能
    2023-07-22
    102人看过
  • 应当如何计算劳动仲裁申请的时效期限
    一、应当如何计算劳动仲裁申请的时效期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
    2023-10-15
    210人看过
  • 劳动纠纷仲裁时效是几年?如何确定仲裁时效?
    一般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从中断开始重新计算。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止时效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纠纷仲裁时效的认定规定有哪些关于劳动关系仲裁时效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上述仲裁时效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
    2023-08-09
    307人看过
  • 关于劳动仲裁的受理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中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在5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2023-06-10
    361人看过
  • 仲裁裁决的时间限制及规定
    1.对于职工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下的劳动争议案件,其处理时效的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2.对于职工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案件之日起15日内结束。收到仲裁裁决多久可以起诉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生效2年内申请执行下列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
    2023-07-07
    77人看过
  • 仲裁庭如何规定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限?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限规定如下:1、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2、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3、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无效仲裁庭怎么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所以仲裁是可以确认合同无效的,并且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合同就更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
    2023-07-07
    224人看过
  • 如何规定仲裁申诉和案件处理的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请求仲裁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仲裁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案件处理规则》(劳办发〔1993〕276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一般争议的期限为仲裁庭成立之日起60天,特殊集体争议的处理期限为仲裁庭成立之日起15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劳办发〔1993〕276号)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仲裁期限内审理终结劳动争议,如遇未获批准、工伤鉴定等妨碍仲裁案件审理的客观情况,视为中止仲裁时效,并报仲裁委员会审批。中止仲裁时效不包括在仲裁时效中。根据规定,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仲裁时效:1.在办案过程中,政策规定不明确或者没有处理依据的,在办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工
    2023-05-07
    147人看过
  • 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劳动仲裁期限超期如何处理
    一、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劳动仲裁期限超期如何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期间为一年,仲裁期限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期限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超过仲裁期限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期限,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期间为一年。仲裁期限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限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
    2024-01-14
    132人看过
  • 仲裁规则是如何制定的
    仲裁规则都是经反复调查研究,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国际上,仲裁规则由各仲裁机构自行制定,如伦敦国际仲裁院制定的伦敦国际仲裁院规则,国际商会仲裁院制定的国际商会仲裁院规则等等。在我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行的仲裁规则已是中国涉外仲裁的第三代仲裁规则。在《仲裁法》公布之前,由于我国仲裁立法尚不统一,因此,仲裁规则制定的部门和依据也就各不相同。如《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起草制定,国务院公布实施;《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则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后,其第15条规定:“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从而明确了中国仲裁协会是中国仲裁规则的制定机构。同时,第73条又规定:“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这说明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商会依法制定。鉴于许多仲裁机
    2023-04-21
    491人看过
  • 被公司违法辞退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提交了劳动仲裁申请书以后,之后都是由劳动仲裁机构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在劳动仲裁机构受理了劳动仲裁申请以后,应该在45天内结案,最长也不会超过60天,如果在法定时间内没有出具仲裁书,员工可直接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
    2024-01-28
    201人看过
  • 此案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否已过法定期限
    案情:王某是某印染公司的工人。1999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一份。2000年10月27日,公司以王某违反了劳动纪律为由作出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王某不服,经与公司交涉无果,于同年12月15日向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公司所作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由公司给付违约金3000元。2001年1月15日,县劳动仲裁委员会以王某在规定期内未到庭为由对王某的申请决定按自动撤诉处理。王某认为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决定错误,后多次找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及政府、人大要求纠正,并曾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以当事人的申请的实体权利未经劳动仲裁为由裁定不予受理。两年后王某在中级法院的指点下于2003年12月向县劳动仲裁委员会重新申请劳动仲裁,其在申请中指出仲裁委原按撤诉处理不当,要求纠正,并再次申请撤销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同时要求公司给付自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至申请之日的工资。县劳动仲裁委员
    2022-11-26
    444人看过
  • 仲裁裁决书的生效时间的规定是怎样的
    一、仲裁裁决书的生效时间的规定是怎样的仲裁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的起诉期限内没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民事案件一审的判决书,如果没上诉的话是十五天后生效;裁定书是十天.二审是当即生效.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是十天后生效.仲裁裁决书是指仲裁庭在认定证据、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对当事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及其相关事项作出决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我国《仲裁法》第4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第51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这些都是制作仲裁裁决书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仲裁法
    2023-06-06
    12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动法是如何规定仲裁时效的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2-25
      《劳动法》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因当事人向另一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期限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 劳动仲裁的规定时间如何限制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1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申请。对于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有可能不受理未经过仲裁裁决或者没有拿到仲裁办不予受理通知书的劳动纠纷案件。 对于仲裁庭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
    • 劳动仲裁时效期限表劳动仲裁的时间限制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02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上述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而中断的,那么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应当重新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第一、二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
    • 劳动仲裁时效有期限,2023最新的规定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5
      劳动仲裁时效有期限,劳动仲裁时效的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有中断的事项的,那么仲裁时效重新计算,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 仲裁的时效和审理期限有哪些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0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的规定就是督促当事人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体现效率。同时有助于收集相关证据,节约司法成本等等。仲裁庭处理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诉讼审理期限。一般是六个月。期限的规定一般体现效率性,防止拖沓。仲裁因为事先有约定,事实清楚,处理的时限可以不必过长,而诉讼相对复杂,需要一个较长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