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什么样的不动产赠与合同有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09:14:54
392 人看过
满足下列条件的不动产赠与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中财产赠与合同有效吗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房屋赠与合同可以不公证,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也具有法律效力。普通未公证的房屋赠与协议,在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赠与人可以随时撤销赠与协议。协议一旦经过公证后,赠与人不得撤销该赠与协议。赠与合同的生效并不以公证为要件,并非一定要公证。但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协商一致进行公证,是意思自治行为,法律也不禁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只有赠与人签字有效力吗
303人看过
-
民法典赠与合同的赠与人有什么责任?
429人看过
-
2021年民法典如何规定不动产赠与合同的构成要件?
287人看过
-
赠与合同的规定在民法典中有哪些规定
469人看过
-
民法典里的赠与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214人看过
-
赠与合同是否可不执行?民法典有何规定?
26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行为能力
词条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民事行为能力
最新文章
#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咨询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受赠方不签字是否有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4-08-31赠与合同受赠人与被赠与人双方都签字即有法律效力。赠与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符合合同生效条件具有法律效力:1.行为人在缔约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为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赠与人死亡合同能否生效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16生效。赠与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的约定,受赠人享有取得受赠物的期待权,既然这种期待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如果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剥夺,就应当存在。如果仅仅因为赠与人的死亡而化为乌有,是不符合合同应当具有约束力这一立法本意的。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与好意施惠有什么不同点青海在线咨询 2024-08-31(1)主体要求不同在好意施惠行为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备和合同所要求的行为能力,而在无偿合同中,合同主体的施惠一方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义务。 (2)性质不同纯粹的好意施惠行为既不是法律行为,也不是事实行为,而且也不是准法律行为,而是由道德、习惯等法律规则以外的社会规则调整的社会层面的行为。而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则应该根据交易习惯来加以理解,斟酌当事人利益关系和公平原则,进而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不公证有效吗,法律有哪些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17赠与合同不公证也是有效的。赠与合同并不要求必须公证,公证不是其生效的必备要件。不过对于经过公证的合同,不能再任意撤销,即使赠与财产的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也不得撤销,除非受赠人存在下列情况: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
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有效吗?法律明确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30赠与合同中约定了合同失效期限的,有失效期;没有约定失效期的,没有期限限制。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除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之外,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