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的散布标准是多少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5 00:04:08 459 人看过

诽谤罪成立与否并不仅仅依据散播人数的多寡作为评定唯一标尺。

诽谤罪即是蓄意捏造并扩散虚假事实,意图贬损他人的人格尊严、毁坏他人名誉形象的非法行为。

判断某项行为是否构成谤谤罪,关键在于所散播之内容是否属于虚构杜撰,及其对此人之名誉产生的损害程度如何。

即使涉事的传播范围有限,然而若诽谤内容性质极其恶劣,已经给他人名誉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那么同样有可能被判定为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7日 08: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诽谤罪散布虚假信息怎么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文规定,对于构成诽谤罪者,应予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惩处。若这类诽谤行径又是借助于信息网络得以实施的话,而且令被害者即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却因提供证据困难,那么,人民法院是有权请求公安机关给予必要协助的。因此,关于散播虚假信息是否构成诽谤罪的具体判决结果,将依据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法院的最终裁决而定。倘若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上述刑罚中的任何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1
    329人看过
  • 散播多少条信息算诽谤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所明确规定,构成本罪并不仅限于单一条件,即发布信息的条数,而更应注重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必须采用暴力或其他不当手段公然对他人进行污蔑或诋毁;其次,该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竣的程度。关于情节是否严重的衡量与评估,一般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全貌进行判断,其中涵盖了诸多关键性因素,例如,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影响力范围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利后果等等。因此,对于“发布多少条信息才构成诽谤罪”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案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若发布的信息内容失实且带有恶意诽谤他人的意图,导致他人声誉遭受损害,并且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被判定为诽谤罪。反之,若发布的信息内容属实,或者虽有失实之处但并无恶意诽谤他人之意,亦或是情节轻微者,则可能无法被判定为诽谤罪。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信息传播的数量是否足以构成情节严重,进而决定是否启动刑事追责程序
    2024-08-14
    333人看过
  • 在网上散布如何认定诽谤罪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诽谤罪的判定需主要依据如下几种因素进行考量和斟酌:首先是行为人发布言论时所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存在虚构的情况;其次,其言论是否给他人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质性;再次,行为人均需具备明显的故意心态;最后,还需要考虑到其言行举止是否已经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若能符合以上诸多要素,将有可能被认为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05
    182人看过
  • 散布谣言定诽谤罪怎么处罚
    一、散布谣言定诽谤罪怎么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若散布谣言行为被认定为诽谤罪,其通常情况下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倘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面临更为严格的刑罚。诽谤罪的主要犯罪客体系自然人的名誉权,而网络诽谤行为亦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定罪量刑。在此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诽谤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需以受害者自行提起诉讼为主导方式,或者在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形下,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启动公诉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散布谣言诋毁他人
    2024-07-20
    262人看过
  • 多次庭答辩状中诽谤对方算散布诽谤行为吗
    一、多次庭答辩状中诽谤对方算散布诽谤行为吗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
    2023-05-04
    184人看过
  •  散布谣言和诽谤会怎样?
    诽谤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会被认为是犯罪。刻意捏造并传播某些虚构的事实, 足以破坏他人的名誉和损害其人格, 如果情节严重, 这些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捏造和虚构的。即要求被散布的内容必须不是客观存在。诽谤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会被认为是犯罪。刻意捏造并传播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破坏他人的名誉和损害其人格,如果情节严重,这些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捏造和虚构的。即要求“被散布的内容必须不是客观存在”,如果散布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也不构成本罪,而是名誉侵权行为。要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诽 谤 和 散 布 虚 假 信 息 会 坐 牢 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素材中提到的诽谤行为的严重程度判断标准。根据素材,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1.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
    2023-09-20
    301人看过
  • 诽谤罪多少句算诽谤
    法律综合知识
    在评断诽谤罪是否成立时,并不仅仅依据发表的言论的数量,而应该将其内容、传播途径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考虑与评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条款规定,诽谤罪得以认定的基本条件如下所示:首先,实施了用暴力或其他不当手段对他人进行公开侮辱或者恶意捏造虚假信息诋毁其信誉的行为;其次,情节严重。这里所指的“情节严重”,不仅包括诽谤言论本身的恶劣程度,还包括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使用的手段是否恶劣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言论数量来确定是否构成诽谤罪。若需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则必须充分掌握案件的详细情况及其相关证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
    2024-08-20
    257人看过
  • 达到多少人属于诽谤罪立案标准
    诽谤罪主要是指主观故意地捏造虚假事实,然后恶意扩散传播这些不实言论,企图以此来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毁坏他人的社会名誉的违法行为。此种犯罪按照一般的司法原则,应当归为自诉案件之列,通常情况下,若诽谤行为对他人造成了较为恶劣,以至于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伤害,即应当认定其为犯罪行为。在涉及到传播范围和影响面的问题时,现行法律条款中并未对此做出具体的人数上限规定。然而,若是某项诽谤信息被大量且广泛地传播开来,对受害者的名誉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侵害,那么这就有可能被视为涉嫌犯罪行为。所谓的“情节严重”,则包括了同一诽谤信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累计被点击、浏览的次数达到了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的次数超过了五百次等等这样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
    2024-08-04
    413人看过
  • 被他人造谣诽谤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被他人造谣诽谤的赔偿标准不是法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司法实践中造谣有两种情况,第1种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造谣的方式诽谤他人,如果是诽谤他人,只要确认对方构成诽谤事实,就可以要求对方支付赔偿金。一、赔偿精神损失费应考虑的因素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实际操作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供参考,因为各个地区,
    2023-06-24
    294人看过
  • 怎么不算诽谤诽谤罪的标准
    诽谤罪乃是指故意编造及传播虚构的事件,以削弱他人的人格尊严,摧毁他人的社会声誉,且情节恶劣的犯罪行为。在判定是否构成诽谤罪之际,我们需细致地审视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行为主体须具备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也就是无中生有、凭空创造出虚假的事实。其次,行为人还需实施散布所捏造事实的行为,而散布的途径则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口头陈述、书面文字、网络传播等等。此外,所捏造的事实必须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来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他人的社会声誉。至于“情节严重”这一要素,它是区分诽谤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关键所在。例如来说,如果同一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的次数超过了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的次数达到了五百次以上;或者导致受害人或其近亲出现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亦或是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诽谤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但之后再次进行诽谤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情节严重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
    2024-08-03
    175人看过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如下:一是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二是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第三,诽谤必须针对特定人群;第四,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本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的行为。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严重损害名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诽谤他人造成精神障碍或者被害人自杀的,情节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诽谤罪的构成是什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要有捏造事实的行为;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必须针
    2023-08-08
    494人看过
  • 诽谤罪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是多少
    诽谤罪的法律适用标准如下:行为人采用暴力或其他不当方式公然对他人进行欺侮性言语攻击或捏造事实以达到诋毁其声誉的目的,若情节较为严重者,应被判处相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是剥夺政治权利等惩罚措施。而对于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规定如下:犯罪嫌疑人存在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行占有或损坏公私财产以及在公共场所制造混乱等行为之一,且破坏了社会秩序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多次组织他人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则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附加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
    2024-07-23
    242人看过
  • 手机短信散布她人色情信息构成诽谤罪
    2006年3月份,某电厂的多名职工收到了一条手机号为132765920**所发的诽谤自诉人张某的短信,内容是:“张某喜欢有妇之夫,有意者速打电话834333**”,该电话号码是自诉人家的号码。自诉人张某于2006年3月30日报警,但公安机关未查出为何人所发短信。自诉人张某因此事于2006年4月14日服毒自杀,经抢救脱离危险。后自诉人张某怀疑是被告人高某所发短信,在院内谩骂,导致双方产生纠纷。被告人高某及其儿子杜某为报复自诉人张某,杜某申请号码为5132517**的QQ聊天号码,网名激情视频聊天,并在QQ信息里留了自诉人张某的住址和家庭电话,被告人高某也知晓此事。在2006年的6、7月间,被告人高某及其儿子杜某分别多次在聊天时将信息“我是个寂寞女人、想激情吗?拨打电话8343****电话联系”等内容予以发布。后自诉人张某家中经常半夜有人打电话,内容为“你寂寞吗?你对象在家吗?”等等。自诉人张
    2023-06-03
    109人看过
  • 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构成诽谤罪吗
    一、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构成诽谤罪吗?泄露个人病情并恶意散布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泄露他人病情仅需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如果行为人还通过泄露并且以获利,则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11-29
    47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散布不实言论涉嫌故意诽谤罪的标准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
      1.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比如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二条。违反其中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公共秩序;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
    • 诽谤罪是公然散布才成立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10
      一般来说,这个诽谤罪是要公然散布才会成立的,但如果只是单纯故意捏造事实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的话其实是不构成诽谤罪的,而且要构成这个诽谤罪的话还是要针对某一个人、特定的人进行的。
    • 这个诽谤罪散布标准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09
      一般来说,这个诽谤罪的散布标准是:一个就是用言语散布、还有一个就是借助其他特定的方式或文字来进行散布即用这个字报、图画、报纸、图书、书信等等方式来进行散布,这样一样是会构成诽谤罪的。
    • 如何应对他人散布的谣言诽谤?
      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8
      在纠纷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寻求法律途径,进行民事诉讼。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准备民事起诉状。根据案件涉及被告数量的不同,需准备相应数量的起诉状副本。例如,若有一名被告,需准备两份起诉状副本;若有两名被告,则需准备三份起诉状副本。 其次,整理并复印主要证据材料清单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同样地,根据被告数量的不同,需提供相应数量的证据材料副本。例如,若有一名被告,需准备两份证据材料副本;若有
    • 怎样认定网络诽谤罪,网络散布谣言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7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即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