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行为引起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08:23:17 369 人看过

致人自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致人自杀包括狭义的致人自杀,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等等情形。

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畏罪自杀还追究吗

犯罪嫌疑人死亡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仍然可以追究,由犯罪嫌疑人的合法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3: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继承人相关文章
  • 逼迫、诱骗他人自杀算不算是故意杀人罪
    行为人希望自杀者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应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两者兼具,则应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逼迫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逼迫他人自杀要看使用何种手段逼迫,该行为手段是否达到自杀者难以反抗的程度。举例说明,甲用枪指着乙的头,要求乙跳楼自杀,否则开枪射杀,如乙跳楼,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辱骂乙,乙羞愧不堪,于是跳楼自杀,则甲一般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24
    442人看过
  • 别人的行为导致自杀,是否应该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某些行为引起他人自杀一般不是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先前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引起自杀没有故意的,一般会按其先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法中第二百三十二条: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免以刑罚。1、情节严重的犯故意杀人罪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如:(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
    2023-07-06
    282人看过
  • 吴某某犯故意杀人罪一案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0)渝二中法刑初字第59号公诉机关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黄颖华,女,1969年4月15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系本案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廖某某,重庆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吴某某,男,1970年9月6日出生,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9年8月17日被重庆市忠县公安局抓获归案,次日被刑事拘留。同月31日经重庆市忠县人民检察院批准,次日被重庆市忠县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现羁押于重庆市忠县看守所。指定辩护人陈某某,忠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渝检二分院诉一刑诉(2010)22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吴某某犯故意杀人罪,于2010年4月6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派代理检察员邓夏出庭支持公诉,附带民事诉
    2023-06-11
    190人看过
  • 李某私自为王某引产,私自为他人引产构成犯罪吗
    [案情简介]海南省儋州市某村村民李某曾自学过一些医术。24日,她接到了两个电话,王某、刘某希望李某为她们进行引产手术。王某在电话中告诉李某,她做过B超检查,发现怀的是女孩。李某没有医师执业资格,但受利益驱动,她同意为王某、刘某二人做引产手术。在谈好手术价钱后,王某按李某的要求,来到儋州市某宾馆开了房。当日,李某找到王某,并打电话让刘某也过来。李某让两人服下引产药物,分别收取了王某3700元、刘某3000元钱,离开宾馆。次日,李某又给二人外用的引产药物,为王某引产下一胎儿。但不久,接到举报的儋州市公安局人员和儋州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来到宾馆。李某被抓获,王某、刘某被送往医院救治,后来刘某被引产出一胎儿。[法律解读]我国刑法规定第2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2023-11-24
    494人看过
  • 引诱他人自杀判多少年
    法律综合知识
    一、引诱他人自杀判多少年引导他人走上自杀之路一般视为犯有蓄意谋杀罪行,将会面临死刑、终身监禁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严惩;若情节较轻者,也将遭受至少三年以上、至多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所谓“诱导他人自杀”,即是指行为人通过各种方式如劝告、利益诱惑、强制命令、威胁恐吓等手段,使得原本并无自杀念头的人萌生自杀决心并付诸实践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引诱他人吸毒罪既遂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引诱他人吸毒,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他人吸毒的;引诱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等其他严重情节。引诱未成年人吸毒的,从重处罚。引诱他人吸毒,这里的引诱,是指以金钱、物质或者含有毒品的物品让他人
    2024-07-18
    436人看过
  • 自杀算不算故意杀人
    刑事责任年龄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杀人是属于故意杀人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侵犯的是自己的生命权利,所以自杀并不属于犯罪。一、过失杀人罪怎么认定过失杀人罪即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失杀人罪又称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本罪主要特征:(1)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中国刑法规定,犯过失杀人罪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才负刑事责任;(2)犯罪的直接客体必须是他人的生命;(3)主观上只能由过失构成。即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3-06-22
    453人看过
  • 本案相约自杀行为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3日晚9时许,被告人甲某与临市的女网友乙某行至襄城县山头店乡乔柿园村北汝河南岸时相约跳河自杀。当二人一同跳入汝河深水时,甲某改变主意,乙某随沉入水底。被告人甲某在自己打捞乙某没有结果后,没有及时呼救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最终导致乙某溺水死亡。4日11时许,甲某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在被害人落水后立刻实施了当时条件下最有效的打捞行为;被害人的死亡和被告人的行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被害人死亡不是被告人的不作为引起的;被告人不具有放弃被害人生命的主观心态,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的故意;被告人积极救助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并非放任被害人死亡。因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甲某与他人相约跳河自杀,在与他人一同入水后改变主意,虽然在他人沉入水底后自己进行了打捞,但在打捞无果后没有及时呼救和采取其他救助措施,最
    2012-05-31
    356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周某某犯故意杀人
    被告人周某某(未满18岁)与同班同学白某某在常州市新北区某中学就读期间,两人多次因琐事发生冲突。2014年5月13日12时许,被告人周某某在高一(4)班教室擦黑板,被害人白某某路过时与被告人周某某发生碰撞,为此双方发生口角。两人各自回到座位后,被告人周某某从自己的课桌内拿出一把单刃水果刀,走到被害人白某某背后,用左手按住被害人肩膀,右手持刀向被害人的左后颈部连刺三刀,后因被害人白某某用左手挡刀而未遂。经检查,被害人头部、颈部、左手背有多处刀伤伤口。经鉴定,被害人白某某所受之伤已构成轻伤二级。裁判结果被告人周某某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系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予以减轻处罚。被告人周某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犯罪未遂,依法比照既遂犯予以减轻处罚。被告人周某某在犯罪后,主动拨打110报警,视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属自首,依法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周某某无
    2023-06-11
    29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辩护】申清枝主任成功辩护鄢某某故意杀人案
    案情简介因两个儿子涉嫌故意杀人,鄢某某的亲属慕名找到腾迅律师事务所,请求腾迅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律师、高级合伙人申清枝律师亲自代理该案。办案思路及心得接手该案后,申清枝主任通过对起诉书指控的案件事实进行仔细分析查证,对案件材料进行细致入微的梳理,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运用有了整体的思路和全局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申清枝律师出具了严谨、缜密的辩护意见!基于对申清枝主任一审精彩辩护的认可,继续委托申清枝主任代理二审辩护,申清枝主任经过详尽阅卷,仔细分析案卷材料,认为公诉机关指控鄢某某故意杀人证据明显不足,证人证言明显虚假,申清枝律师从事实和逻辑层面展开论证及推理,排除虚假证言,站在法律专业角度,层层递进,面面俱到地展开一轮轮精彩辩护,最终使得案件取得阶段性胜利,该案被某法院发回重审!当事人以及其亲属对申清枝主任的精彩辩护非常满意,基于对申清枝律师娴熟的辩护技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有绝对的信心,继续委托申
    2024-02-04
    173人看过
  • 马某故意杀人、抢劫一案
    公诉机关指控:2005年8月11日,马某与常某二人以洗澡为名,将被害人梁某带到吐鲁番新站某清真寺旁,马某用刀架在梁某脖子处,常某将梁某腰间的手机取下,而后二人将被害人梁某致伤扔进一渗水井内,向井内填土报逃离现场,致使梁某死亡。一年后案发,二人被控杀人、抢劫罪。本案二被告人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按律可斩。但经律师辩护,法院基本上采纳辩护人意见,判马某死缓。关于马某故意杀人、抢劫、盗窃一案的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我受指派担任马某的辩护人,庭前我会见了马某,查阅了本案材料,又听取了今天的法庭调查,现发表以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参考。1,本案中两被告事前没有杀人动机,只有骗财的念头,或者说是抢劫的念头。因为双方事前在商量时也仅是想骗取或抢劫被害人的手机,只是在抢劫的过程中随着双方争执的进一步升级,才发展到杀人动机的出现。因此,该两被告的杀人属临时起意,在抢劫中发展到不能自控的情形下,才产生了
    2023-06-11
    177人看过
  • 王某故意杀人案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的委托,指派杜永浩律师担任其二审阶段的辩护人。现发表以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采纳。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出于报复,与同案犯侯常生用细钢丝将被害人洪某勒死,用被子闷堵被害人王某鑫的口鼻,致其窒息而死。据此,一审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辩护人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王某的死刑判决不符合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及我国的刑事司法精神和死刑政策,不能判处被告人王某死刑立即执行。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项明确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这一规定表明,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所谓证据确实、充分,既包括对证据质的要求,也包括对证据量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内容:(1)据以定案的每一个证据都已查证属实;(2)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都有实质的关联性;
    2023-04-22
    215人看过
  • 起哄、怂恿他人自杀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怂恿他人自杀的人因其对自杀者具有教唆、心理帮助的作用,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帮助犯,但并不绝对。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就需要分情况而论:一、被教唆者是成年的、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其自杀行为没有损害到法律规定的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仅剥夺的是自己的生命,并且完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教唆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被教唆者损害到法律规定的其他合法权益,由于被教唆者已经死亡,不予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教唆者则要根据其侵犯的权益,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二、被教唆者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的,此时教唆者就是间接正犯,按照故意杀人罪处理。如果被教唆者的自杀行为同时损害到刑法上的其他法益,那么教唆者还要同时构成多个罪名,从重处理。倘若在他人自杀时,怂恿者对自杀者提供自杀工具、传授自杀方法、或者给予
    2024-05-06
    226人看过
  • 杀人与自杀:过失致死与故意杀人之别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想让被害人死亡的心态,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排斥的心态。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根据《刑
    2023-07-20
    264人看过
  • 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14岁故意杀人罪的罪名成立吗?
    一、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14岁故意杀人罪的罪名成立吗?1、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14岁故意杀人罪的罪名可能会成立。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2、涉嫌犯故意杀人罪可能会受到的刑事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14岁犯故意杀人罪会被判处死刑吗?1、
    2024-01-07
    304人看过
换一批
#遗产继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继承人
    词条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继承人
    相关咨询
    • 故意某杀未杀人的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2
      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其他人自杀是故意杀人还是自杀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27
      致人自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致人自杀包括狭义的致人自杀,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等等情形。 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
    • 是否将自杀视为故意杀人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18
      致人自杀的情况分为三种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情况是,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犯罪问题,因此不需要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二种情况是,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杀身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例如,当
    • 是否可以通过迫使或引诱他人自杀来构成故意杀人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2
      行为人通过迫使或诱骗他人自杀,实际上希望自杀者死亡,但为了逃避罪责,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这种行为与自杀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逼令或诱骗他人自杀罪是一种
    • 引起他人自杀行为的煽动行为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13
      引起、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将构成故意杀人罪。对于行为人,应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四条表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