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犯已判决从犯还在取保候审怎么办
1.待审中:从犯还在等待审判程序。
司法机构需要更多时间调查,收集证据或处理其他事务。
2.积极合作:从犯需配合司法调查,包括提供证据、出席法庭作证或接受讯问。
3.辩护协商:从犯可请律师辩护,与司法部门协商,寻求减刑或修改取保候审条款。
4.遵守规则:取保候审期内,从犯应严守规定,如定期报道,不能擅自离开区域等,违规将面临取保候审解除。
5.留意进展:从犯及家人要关注案件进度,保持与律师联系,了解审判日期及可能结果。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抓捕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取保候审吗
当您被批准逮捕后,一样还是能够申请取保候审!只不过呢,想要申请取保候审的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们得先看看你们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首先呢,如果你可能会被判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其次,如果你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以上的惩罚,但是采用取保候审的话不会造成社会危害性;第三点,如果你身体不好,生活无法自理,或者你是孕妇或者正在哺乳期的妈妈,采用取保候审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最后一点,如果你已经被关押了很长时间,案子还没审理完,那就需要申请取保候审。
当然,要想成为取保候审的担保人,也是有几个条件的,必须全部符合才能行:首先,你跟这个案子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你不能是这个案子的当事人或者其他参与者,这样才能避免你串供、藏匿证据或者做其他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事情;其次,你要有能力承担起担保的责任。
-
共同犯罪主犯被取保候审从犯还能被取保吗
90人看过
-
主犯取保候审从犯如何处理
324人看过
-
一般主犯取保候审了还会抓从犯吗
297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主犯取保候审从犯咋办?
175人看过
-
主犯判了从犯一直取保候审有影响吗
293人看过
-
主犯被取保候审从犯会担任罪行吗
428人看过
-
请问主犯已经判刑, 如果想从犯和从犯办取保候审, 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31、判刑之后不能再宣告缓刑,也不能取保候审了。简单的说,缓刑只有在法院判刑时才适用,而取保候审也是在判刑之前才适用。 2、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3、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
-
问故意伤害致死不是主犯,从犯已经取保候审了,判决从犯还会被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9故意伤害致死,已经涉嫌犯罪。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处罚。从犯如果判实刑还应当入狱服刑,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判缓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
-
主犯从犯取保候审后还会怎样处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09如果不是主犯取保候审,从犯就可以了。因为取保候审是《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是指公安法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的强制措施。刑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1。可以判处拘役或者独立剥夺政治权利和罚款;2、判处有期徒刑但无社会危险;3、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无社会危险;4、被拘留7个月。
-
主犯和从犯要判刑了,但是取保候审的犯人又犯了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71、判刑之后不能再宣告缓刑,也不能取保候审了。简单的说,缓刑只有在法院判刑时才适用,而取保候审也是在判刑之前才适用。 2、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3、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
-
诈骗从犯被逮了,诈骗主犯办取保候审了从犯还收监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6团伙诈骗罪从犯,取保候审还要坐牢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