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采取如下方式进行预防:
(一)自身预防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
(二)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
(三)学校预防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一、家庭出现冷暴力了怎么办
家庭出现冷暴力,夫妻双方可以先将问题搁置,讨论下子女、工作的事情;或者,换种其他方式进行交流,如写封信将夫妻双方想说的话写下来;或者寻求心理机构的帮助,给予相应的指导。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出现问题夫妻双方多沟通、协商,共同营造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九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二、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一)逐步形成完善的立法体系
逐步建立一部系统而完善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典,使得关于未成年人的一切权益保护均有针对其专门的法律依据,在民事、刑事或其他社会保护方面与成人保护法规彻底区分开来。
(二)形成统一有效的社会保护机制
首先,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强化未成年人限入措施,对于不法经营者予以不同程度的惩戒,增加不法经营者违法犯罪的成本,同时清除内部不严格执法的执法人员。其次,建立一个的良好健全、有效、系统的救助机制,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之后能够有一个救助和保护受害未成年人的机构,尽可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以免成为未来社会的隐患。最后,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能够各司其职,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体系。
(三)加强校方的法制意识,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
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校方努力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高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学法、用法、守法,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自觉地把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将法律知识普及给未成年人,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要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生活指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明确相关主题责任。法律应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在未成年人出现安全事故后的责任分配。
(四)明确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一生下来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对父母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方面,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①,明确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规定后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家庭保护依法进行。对于监护人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或者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生命健康有威胁,建立对监护人的监督惩罚机制,扩大监督举报主体,依相关主体的监督举报,使受害未成年人能够及早被发现,被保护,同时剥夺监护人相应的权利,直至威胁消失或权益重新得到保护,家长行为恶劣的,对其采取相应程度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定期对家长进行法制课程培训,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组建专门的家长教育援助机构,为家长在孩子培养过程中提供科学、健康、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技能培训。
(五)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是一个需要时间逐渐成长的主体,需要各方主体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对其权利的尊重,学校和家长应该多给未成年人独立成长的空间,多一些接触外界的机会。
三、我国法律在预防校园暴力上面有什么漏洞和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开展了惩治性侵、监护人侵权、反家庭暴力等专项行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但现有的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均没有涉及。
目前大多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校园暴力施加者和受害者之间,更倾向于保护前者,而忽略了对后者的保护。因此,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已经刻不容缓。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预防惩治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规制标准,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保护和教育,通过法律手段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和惩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等法律中增设有关条款,将粗言秽语、辱骂欺侮、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纳入惩治范围。
-
未成年人刑责年龄降至12岁,如何减少预防未成年犯罪
318人看过
-
未成年人自己怎样预防犯罪?
101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怎样的
121人看过
-
未成年人如何预防性侵害
248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预防的措施与方法
326人看过
-
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犯罪的预防
105人看过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纠正其错误行为,以防误入歧途。 预防未成年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唯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干预、守牢法律底... 更多>
-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有哪些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30参考法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等。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五条对未
-
未成年如何预防各类网络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181、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2、从社会角度来说,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青少年的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
-
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如何预防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7监护人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应当履行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基础作用。 2、权益保护。权益保护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为预防。行为预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任务。 4、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任务。
-
我想问一下针对未成年犯罪该如何预防河北在线咨询 2024-09-09一是实体网络。全区建成“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组”四级工作网络。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为副组长,成立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以党群局和关工委牵头,联合综治办、妇联、民政、教育、工会等部门成立办公室,领导和工作。21个村(居)均建立以党组织和关工委为主体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村居预防工作的主体责任。以村民小组为责任区,每组按居住分布情况选出部署全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45个有奉献精神,有工作能力的“五老”担任
-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和预防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只要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未满18周岁,无论在审判过程中当事人是否年满18周岁,仍被视为未成年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在审判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时未满18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