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中止状态有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13 14:00:49 237 人看过

(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

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

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

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杀人等。

(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消极中止是指自动的放弃犯罪。

2、积极中止积极中止是指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结果的发生的中止。

一、相关知识说明

1、定义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2、构成要件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3、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

犯罪中止: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7日 02: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预备阶段能不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是可以的,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行为表现为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制造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表现为调查犯罪场所与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侯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事先清楚实行犯罪的障碍、勾引他人参加犯罪等等。犯罪预备阶段存在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停止形态。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未着手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而未着手,是犯罪中止。中止可以成立于犯罪的各个阶段,有些犯罪还可以发生在既遂之后。一、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断的区别是什么1、出现的时间不同:犯罪中止可以在预备阶段中止,也可以在着手之后既遂之前中止,但犯罪未遂中断只能出现在着手之后既遂之前这个时间段。2、未得逞的原因不同:犯罪中断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而犯罪中止则是因为犯罪分子自身意志的原因而未得逞的。3、两者法律效力不
    2023-03-17
    298人看过
  • 犯罪未遂、预备、中止状态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转化
    在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中,对于先前行为的犯罪既遂的转化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未遂的盗窃、诈骗、抢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区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犯罪未遂尽管是一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但毕竟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了犯罪行为,对客体产生的实际损害或损害的严重威胁,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才没有完成犯罪。所以,犯罪未遂应当承担刑事责任。①因此,未遂状态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完全有可能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也完全有可能转化为抢劫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4号第一条第(二)项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定罪处罚”。也肯定了这一点。因此对于依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构成未遂的盗窃、诈骗和抢夺行为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关于处在犯罪的预备、中止形态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能否转化的问题,从刑法对转化型抢劫罪的
    2023-06-11
    353人看过
  • 犯罪预备状态需要判刑不需要。
    一、犯罪预备状态需要判刑不需要。犯罪预备尽管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犯罪人为了犯罪的顺利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犯罪预备毕竟没有把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与完成了的犯罪(犯罪既遂)相比,社会危害性要小很多(比如说为了杀人而准备菜刀和用菜刀把人杀死毕竟是两码事),因此在处罚上比犯罪既遂要轻。《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就是说根据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分别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一定要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从宽处理也是可能的,但现实中对犯罪预备的处罚一般要比犯罪既遂要轻,而且一般都轻得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是什么1、主观
    2023-04-18
    462人看过
  • 此时犯罪中止状态可以认定为犯罪吗
    犯罪中止也是构成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中止犯罪的处罚的损害标准具体是中止犯罪的处罚的损害标准: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一、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1.防卫过当;2.避险过当;3.胁从犯。三、受贿罪的犯罪中止的判刑是怎样的受贿罪的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
    2023-03-04
    270人看过
  • 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吗
    是的,属于犯罪状态,这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所以犯罪是存在的,但要看严重程度。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犯罪未完成是否是由于犯罪分子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至于犯罪未遂和预备阶段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也就在这里。刑罚的本质目的是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来威慑和预防犯罪。虽然犯罪预备尚未实施,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如果不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犯罪未遂】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的,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既遂犯的处罚。第二十四条【中止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2023-08-06
    287人看过
  • 犯罪形态之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刑法学界认为这只是对犯罪预备行为的描述,并非犯罪预备的概念。根据这一规定及有关刑法理论,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2023-06-11
    11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0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统称为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既遂是指某种犯罪行为实施完毕、某种危害后果已经发生、完全符合某个罪名的犯罪构成等(具体到每个罪名,其既遂标准是不一样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行为,之所以犯罪行为在这个阶段停止,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过程不能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那么构成犯罪中止;犯罪中止,不管是在预备阶段还是在
    • 2022年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应该怎么判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3
      如果我们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于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
    • 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怎么判,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14
      律师解答 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一般在没有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是可以免除处罚的;但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预备状态需要判刑不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6
      需要。犯罪预备尽管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犯罪人为了犯罪的顺利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中止的含义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1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