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中共同参与人责任的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31 14:20:36 309 人看过

故意伤害罪中共同参与人的认定责任是:

原则一:

正确确认共同参与人是否是共同犯罪。

原则二:

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每一个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就在于:主观上,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的行为。

再者,在共同伤害案件中,共同参与人虽然事先对伤害对方的后果有预谋,比方说将被害人打到某种程度,或者对伤害后果有概括的故意,但在实施过程中个别人的主观故意又可能发生变化,出现实行过限行为,这时对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认定更成为区分各行为人罪责的标准。

原则三:

罪责相适应原则。

1.正确评定和确认教唆人的主观故意及授意的具体内容,以确定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责任。

2.正确评价和确定“站脚助威”者的作用和责任。这种人的主观故意比较模糊,对实施者顶多是一种心理帮助,但是受到的处罚往往不轻。

3.正确评价和确定造成不同后果的参与人的作用和责任。不同的实施人伤害的部位可能不同,有的打头,有的打腿,有的伤致命,有的是轻伤或者无伤。

一、如何区别共犯和从犯

犯罪就实施的人数而言,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称为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要求是:1.主体必须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2。必须有二人以上共同的犯罪行为。3.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于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1: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共同参与故意伤害抢劫罪是不是能分别定罪
    抢劫罪中本身是包含了故意伤害的行为的。先抢劫后故意伤害,如果故意伤害是在抢劫过程中进行的,是为了完成抢劫的目的而实施的,就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处罚。如果是抢劫行为完成之后,不再是为了抢劫他人财产而伤害他人,比如是为了让受害人不敢报警,或者单纯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暴力欲,这种情况下抢劫行为与故意伤害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应该是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定罪,数罪并罚。《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种情况下抢劫行为与故意伤害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应该是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定罪,数罪并罚。
    2024-05-15
    245人看过
  • 什么是共同犯罪中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要求既要在主观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故意”当然是犯罪的故意;“共同”不仅有“相同”的含义,而且有“合意”的含义。“共同故意”包括两个内容:(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2)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一)、我国刑法对共犯的分类,学者们一般认为采纳的是混合分类法,又称折衷分类法:以作用分类法为主,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兼顾分工分类法,考虑到教唆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其加为法定的共同犯罪人种类之一。(二)、各国立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但从采用的分类标准上看,却不外
    2023-07-03
    206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中未参与要担责吗
    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中未参与要担责吗对于故意伤害罪这一特定的犯罪行为而言,虽然并未实际实施暴力手段,但仍被视为是从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参与者并未直接参与动手打人的行为,但作为共犯,他们仍然要对其所涉及的所有故意伤害行为负责。而与此同时,与主犯被判定的罪行是相同的,因为共同犯罪中只要有一个人的行为构成违法既遂,那么整个犯罪团伙的违法行为就都将被认定为既遂。然而,由于是从犯,因此在量刑时将会得到相应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若造成他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
    2024-04-10
    261人看过
  • 共同故意伤害罪如何划分责任?
    一、共同故意伤害罪如何划分责任?在同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不同的被告人,因具体的主体条件、犯罪情节、在犯罪中所起作用、是否累犯、是否自首坦白的方面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我国《刑法》采用折中分类法,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分为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组织犯的犯罪活动包括建立、领导犯罪集团,制订犯罪活动计划等;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犯罪的组织、策划者和指挥者;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2023-05-22
    427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故意伤害案怎么认定
    认定故意伤害共同犯罪的条件是:故意伤害案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的,就会构成共同犯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共同犯罪的故意伤害案怎么认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2022-06-09
    119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与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2、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类型的主犯,应按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共同犯罪的主犯共同犯罪的主犯: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二、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众闹事犯罪的聚头,在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聚众犯罪”是指纠集多人共同实施一项犯罪活动。如聚众斗殴,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的犯罪等。聚众犯罪与犯罪集团不同,它是因进行一项犯罪将众人聚集起来的,而不具有较固定的犯罪组织和成员。三、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
    2023-08-03
    77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在严重人身伤害案件中的认定
    实施寻衅滋事的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由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超出寻衅滋事罪的评价标准,因此纠集人对此不承担责任,但属于可以加重处罚的情节。其次,寻衅滋事致人重伤的处罚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直接实施随意殴打他人并致人重伤的行为人,应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对于参与寻衅滋事但没有直接动手实施伤害行为,重伤后果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人,应定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的“致人重伤情节认定是什么?这里所说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其中“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主要是指上述几种重伤之外的在受伤当时危及生命或者在损伤过程中能够引起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损伤,主要包括-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
    2023-07-22
    288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怎么样认定,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标准
    一、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怎么样认定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的认定是,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分为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所谓轻伤,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所谓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丧失听、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损害的伤害。二、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标准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标准是:1.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所说的“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出于损害他人健康的故意而伤害他人,但由于被害人受到伤害后得不到及时或者有效的救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特别残忍手段”,是指故意造成他人严重残疾而采用毁容、挖人眼睛、砍掉
    2023-04-30
    30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交通事故的罪责认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交通事故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通过交通事故故意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若造成重伤或死亡,则应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如果是交通肇事导致他人重伤的,则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以致人重伤的情形进行处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交通事故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通过交通事故故意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若造成重伤或死亡,则应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如果是交通肇事导致他人重伤的,则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以致人重伤的情形进行处罚。 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罪是什么?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罪是指在交通事故中,故意对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行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共安全。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驾驶人员或乘客故意破坏交通秩序,例如逆行、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行为,或者在车辆行驶中使用手机等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2023-08-23
    478人看过
  • 在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认定轻伤与重伤
    一、在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认定轻伤与重伤在故意伤害犯罪中,重伤和轻伤的认定如下:1.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机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害。其中,肢体残废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致使肢体缺失或者肢体虽然完整但已丧失功能;毁人容貌是指毁损他人面容,致使容貌显著变形、丑陋或者功能障碍;丧失听觉是指损伤后,一耳语音听力减退在91分贝以上,或者两耳语音听力减退在60分贝以上。丧失视觉是指损伤后一眼盲,或者两眼视力低,其中一眼低视力为2级,或者眼损伤或颅脑损伤致使视力缺损(视野半径小于10度);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是指丧失听觉、视觉之外的其他器官的功能或者功能严重障碍。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是指除上述伤害之外的损伤,如严重的烧伤、烫伤等。2.所谓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原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
    2023-06-28
    213人看过
  • 多人参与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即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多人共同故意伤害他人的,已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各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区分主从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
    2023-04-04
    236人看过
  • 受他人教唆实施故意伤害罪的责任如何认定
    在受到他人怂恿而犯下故意伤害罪的情况中,实施伤害行为的人必须负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怂恿者亦将被判定为犯罪。然而,具体化的责任鉴定过程将会全面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被怂恿者的主观恶意深度、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以及所造成的伤害结果等等。一般而言,若被怂恿者原本并无犯罪意图,完全是在怂恿者的煽动之下才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怂恿者的责任显然更为重大;反之,倘若被怂恿者自身便存在犯罪倾向,而怂恿者仅仅是起到推动其犯罪行为的作用,那么被怂恿者的责任可能相对较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4-08-16
    155人看过
  • 故意伤害的共同加害行为怎么认定
    故意伤害的共同加害行为的认定是:如果行为人均知道当时的情况及使用的工具足以致人伤亡的,并均一起实施加害行为,后造成伤害结果的,对直接行为人应定故意伤害罪,对其他人也应以故意伤害罪处罚,但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共同实施加害,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一、共同加害行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共同加害行为的主体须为两人以上。单个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无论实施何种侵权行为都不能构成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加害行为的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前者为侵权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如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两者都是侵权人,但由前者承担主要民事责任。根据共同加害人的行为性质,一般可将其分为实行行为人、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法。第二,共同
    2023-02-20
    148人看过
  • 轻伤一级参与者怎么判,共同故意伤害的情形
    一、轻伤一级参与者怎么判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轻伤一级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等罪名,对于参与者怎么判刑,要依据触犯的罪名和在犯罪行为中的情节而定,属于从犯的,应该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情节不是很严重得,一般会给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
    2024-02-07
    35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共同参与故意伤害抢劫罪能分别定罪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24
      抢劫罪中本身是包含了故意伤害的行为的。先抢劫后故意伤害,如果故意伤害是在抢劫过程中进行的,是为了完成抢劫的目的而实施的,就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处罚。 如果是抢劫行为完成之后,不再是为了抢劫他人财产而伤害他人,比如是为了让受害人不敢报警,或者单纯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暴力欲,这种情况下抢劫行为与故意伤害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应该是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定罪,数罪并罚。
    • 殴打他人与故意伤害他人分别犯罪, 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伤害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23
      视乎对方人身是否受到伤害。一般殴打行为只是给他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他人神经受到轻微刺激,但没有破坏他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刑法第234条、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333条的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
    • 两人同时犯了故意伤害罪,共同故意伤害能区分责任?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2
      看事情是谁先引起的,谁对被害人伤害更大。共同故意伤害责任区分吧:共同犯罪的成立,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都直接实施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如故意伤害罪的伤害行为,也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的行为都与犯罪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要共同行为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参与了伤害他人的行动,伤害结果确实由参与人所造成,无论是由哪一个人行为所直接引起,其他人都应当对伤害结果共同负责。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在民事赔偿方面应承担连
    • 如何确定共同犯罪中故意伤害的认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2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构成共同犯罪,不仅需要在主观上达成共同犯罪的故意,同时需要在客观上实施共同犯罪的行为。刑法第25条第1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这里的“共同故意”指的是所有共同犯罪人都要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此外,共同犯罪人之间需要具有意思联络,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
    • 如何判定杀人罪中的故意伤害罪与杀人罪中的故意伤害的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1
      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呢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