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利率互助型借贷。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的无偿或有偿的相互借贷行为;
2、企业集资型借贷。主要分为企业集资和社会集资;
3、发放高息型借贷。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
4、不规范的中介借贷。
民间借贷融资有哪些民间借贷的问题分析
民间借贷由如下类型:企业集资型借贷;发放高息型借贷;低利率互助型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
民间融资什么渠道安全
129人看过
-
民间融资安全的渠道有什么
74人看过
-
拓展民间融资渠道改善民间投资环境
369人看过
-
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探究
292人看过
-
常见的融资渠道
94人看过
-
民间借贷融资:指个人或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渠道获得的资金借贷,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民间金融业务的主要形式。
391人看过
融资从广义上讲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融资方式分别是基金组织、银行承兑、直存款、银行信用证、委托贷款、直通款、对冲资金。... 更多>
-
探讨伤者与肇事者之间的沟通渠道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08与肇事者进行深入对话是处理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当肇事者具有承担责任的意愿并且有实际能力承担责任时。通过与肇事者的直接沟通,可以更加迅速、便捷地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肇事者愿意并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还可以达成更加灵活多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受害人或者伤者的实际需求。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肇事者可能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或者缺乏负责态度,使得赔偿要求无法得到完全落实。
-
小额贷款融资渠道是怎样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06总的来说,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融资途径有以下四种: 渠道一:私募债融资渠道灵活 在股权交易所挂牌成为小额贷跨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在不突破现有政策条件下进行股权交易。这样小贷公司实现了信息透明,实现了更广泛的信息平台和投资人资源,增加了融资机会。再者,私募债的使用期限可以有一两年,比银行融资期限更长,且募得资金用途更灵活,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创新的融资方式。 渠道二:券商信托渠道规模最大 早期小贷公
-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是哪些?二者之间的区别。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5融资方式基本有两种: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融资渠道就是说你通过什么渠道来实施上面说到的两种融资方式,也就是说你融的资是从哪里来的。比如同样是股权融资,上市,就是向企业外部融资;配股,就是向企业内部,也就是原有股东融资。或者同样是债券融资,银行贷款,就是通过银行渠道融资,发债,就是向债券市场的广大投资者融资,虽然性质差不多,都是借钱,但渠道不同。..。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法律效果探讨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民间借贷起诉有效,当事人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当事人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1. 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 被告的姓名、性别、
-
农民工讨薪需要哪些渠道辽宁在线咨询 2023-02-081、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有工会的单位,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 2、采用行政解决方法 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随着讨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劳动局基本都有专门处理该类投诉的部门 3、委托律师进行追讨 即通过律师进行调解,调解不果可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