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的财产的分割: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也不同于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非法同居双方不具备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夫妻没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可以按照双方的协议处理。协商不成的,一般按照无过错第三方的原则处理。
一般情况下:个人所有的财产属于所有人;可分割的共有财产,按双方占有的财产份额分割;不适合分割的,可以归男女双方所有;并根据其应得财产份额对对对方进行折价补偿;对于双方共同或与他人合伙经营的企业,由双方根据经营情况向一方折价,由经营者补偿另一方。
同居关系的财产怎么分配
同居关系的财产的分配,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
另外,《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条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
同性伴侣如何划分共同财产
316人看过
-
伴侣分手,房产如何划分?
51人看过
-
同性伴侣间财产权问题探讨
424人看过
-
伴侣间强奸
216人看过
-
同居情侣财产分割:公平分配的原则
480人看过
-
伴侣之间债务的分摊
112人看过
结婚的登记流程有: 1、携带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双方的常住户口本、3张两寸近期的半身免冠红底合影照片到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的民政局进行办理; 2、民政局工作人员审查双方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颁发结婚证。... 更多>
-
伴侣关系终止后,财产权益如何划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16在同居期间,如果双方共同拥有财产或者共同经营收入,那么在解除同居关系后,这些财产将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分割,双方按照各自的出资份额或者所作贡献进行分配。如果双方的财产混杂在一起,无法确定各自的出资比例,那么对共同财产进行均等分割。 同居期间,当事人获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以及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获得的合法收入,在解除同居关系后原则上归当事人本人所有。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
伴侣关系中财产分割问题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4在同居期间,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处理财产,则按照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未能达成,则人民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 对于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其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权益。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也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在同居期间,如果当事人达成协议处理财产,则协议有效;如果协议未能达成,则人民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
-
伴侣共同居住时期的财产分割问题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4在两人同居前,财产归属问题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在同居后,财产归属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割: 1. 如果同居后一方的收入或财产有约定,则从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分割。 2. 如果同居后共同购置的财产是按份取得的,则可确定按份共有。 3. 在同居期间,各当事人的收入或财产应归各当事人所有。 4. 如果存在同居前的约定财产,则应按照约定进行处理。 5. 如果小丽是通过人身关系
-
婚前财产死后伴侣有份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7原则上有份。一、个人的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有的收入,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三、上述二个财产,在继承时,有所区别:1、个人的婚前财产,全部都是遗产;而夫妻共同财产,在继承时,要先进行分割,即二分之一是配偶的,剩下的二分之一才是遗产。2、继承开始时,如果有遗嘱,按遗嘱继承;如果没有遗嘱,则按法定继承。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子女,这些人权利平等,
-
伴侣在同居期间如何分担债务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2解决个人纠纷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如果债务人未能偿还债务,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迫使债务人清偿债务。然而,债权人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具备直接行使强制权。这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一情况并非绝对,在法律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采取扣押债务人财产的措施。以下两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行使扣押权: 1. 根据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未按期支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的期限,占有人有权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