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新的资产减值准备时有哪些问题和建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8 10:43:54 322 人看过

1、新旧准则比较(一)资产减值范围变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资产组的认定以及资产减值的处理,商誉减值的测试、处理及相关披露。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如下:1。新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资产组是指企业能够识别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基本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根据旧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应作为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然而,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没有市场价格,只有使用价值。一般来说,单个资产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导致无法确定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实际上,该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具有可操作性。新准则规定,一项资产的主要现金流入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不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而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计提该资产的减值损失下定决心。2扩大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八项”,确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概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适用范围有限,缺乏类似的实际指导性规定。新准则规定,除特别规定外,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减值处理。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的投资,在扩大资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按照金融资产等相关标准计提专项准备。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方面,新准则比旧准则更加明确。

(1)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全部资产进行检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2)明确“没有减值迹象的,不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为实用。

新准则为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现值的计算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根据新准则,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新准则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际操作。

5。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作了限制性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公允价值取决于人的判断。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还不能广泛应用,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采取了限制公允价值使用的态度。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和公允价值时,才能使用公允价值。新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一经使用,历史成本的会计处理应当停止。同时,使用公允价值形成的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2)各项规定的具体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的区别在于:在旧会计准则下,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新会计准则则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在“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的金额范围内调整的,原准则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贷记“管理费用”;新准则应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此外,新标准规定,存货领用时,所领用的材料应当一并结转,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由所领用的材料承担。2。

本科目是新准则新增的科目,其核算方法为: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减记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以后能够收回的,按增加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资产减值或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按减记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当同时结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

4。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按旧准则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此外,如果减值迹象消失,则可以在原范围内收回。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确定无形资产减值的,应当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按照减记的金额计提。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当同时结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二是新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新标准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新标准的规定主要是原则性的,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1。折现率的确定。用来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是指企业在购买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的收益率。在确定折现率时,如何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在当前市场中的具体风险是非常主观的,操作起来也很困难。

2。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

新标准引入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虽然规定了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确定原则,并指出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确定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企业的不同特点,这是值得商榷的需要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合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增加了新标准实施的难度。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资产减值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些资产计提减值后,当未来资产价值上升时,不能转回,改变了原标准转回的方式,阻断了部分企业通过提取秘密准备金调节利润的途径,降低了利润的波动。但是,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不一致,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因此,企业有必要提高信用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定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的会计准则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0日 17: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子公司相关文章
  • 量刑指导标准的问题和建议有哪些
    一、我国刑法关于量刑标准的传统主张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观点是量刑时应当同时考虑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这双重标准。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否有的放矢和符合责任主义的精神,是大可商榷的。笔者认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量刑时应加以考虑的首要因素并不妥当的理由在于: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危害”界定为那些产生社会机能障碍的现象,或者说那些阻碍现代社会制度有效运转的现象。所以,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提出是有一定针对性和局限性的,用它来指导量刑行为十分牵强。2、社会危害性并不具有基本的规范质量,更不具有规范性,它只是对于犯罪的政治的或者社会道义的否定评价,并不具有实体的刑法意义。以社会危害性作为量刑的基准实际上是找到了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任意处罚或从重、加重处罚某个行为的超越法律规范的根据,因为“社会危害性”既可以决定犯罪本质,也可以由此进一步决定刑之有无和刑之大小。3、社会危害性不可能进行任何量的限定,该概念完全不
    2023-04-28
    269人看过
  • 资产减值的新标准和新特点是什么
    1、一大变化:适用范围的变化从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来看,企业会计制度列示了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等八项资产减值,适用范围有限。资产减值准则制定后,原投资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根据新会计准则,除适用于第8号资产减值的资产外,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按照相关准则处理,旧准则侧重于工商企业,新准则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农业、房地产等诸多领域,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已确认为亏损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恢复的,应当在已确认的亏损金额内转回。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这一规定已成为部分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因此,新资产减值准则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未来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资产减值损失,降低了会计人员
    2023-05-02
    360人看过
  • 资产减值的新标准和新特点是什么
    1、一大变化:适用范围的变化从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来看,企业会计制度列示了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等八项资产减值,适用范围有限。资产减值准则制定后,原投资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根据新会计准则,除适用于第8号资产减值的资产外,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按照相关准则处理,旧准则侧重于工商企业,新准则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农业、房地产等诸多领域,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已确认为亏损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恢复的,应当在已确认的亏损金额内转回。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这一规定已成为部分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因此,新资产减值准则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未来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资产减值损失,降低了会计人员
    2023-05-07
    444人看过
  •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各项减值准备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通过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期间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余额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及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该表按照资产减值准备的类别,分别设立八类项月,每类项目又分设“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四个栏目,各项目分别根据“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科目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及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2023-04-24
    378人看过
  • 在确定资产损失时有哪些问题
    税务机关允许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亏损”,严禁利用虚假亏损影响应纳税额。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资产“损失”的所得税处理将涉及繁琐的程序,需要准备相应的信息来支持所得税前扣除“损失”。我们来看看一系列与资产损失有关的准备金。企业财务人员应当牢记本规定,避免延误损失的认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八条规定,税务机关受理本年度企业资产损失审批申请的截止日期为纳税后45日今年年底。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审批的,经主管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可以适当延期。企业自行核算扣除的资产损失(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等造成的资产损失;(2)企业各项存货的正常损失;(3)固定资产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时,因正常报废、清算造成的损失;(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时,因正常死亡造成的资
    2023-05-02
    247人看过
  •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对一般企业而言,常见的准备金有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准备金支出均属于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本文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一)坏账准备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1.计提坏账准备【例1】某企业2008年共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贷:坏账准备100000纳税调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转回坏账准备【例2】某企业2008年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50万元,当年共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其中,20万元在计提当年允许税前扣除,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借:坏账准备300000贷:资产减值损
    2023-04-24
    371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类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子公司
    词条

    子公司是由母公司投入全部或部分股份的法人企业,子公司在法律上独立于母公司,并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公司管理组织体系,有独立的财产、公司名称、董事会等,能够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更多>

    #子公司
    相关咨询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没有,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的分录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31
      固定资产减值分录应该是;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减值确认,就无法还原,后续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重新认定的价值折旧。
    • 资产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的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6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坏账准备属于资产类科目,是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表示损失增加,贷方表示损失减少。坏账准备科目借方表示实际发生的坏账或者转回的坏账计提,贷方表示计提的坏账。计提坏账的时候。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的时候,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坏账没有发生,计提的减值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个损益类科目,在利润表中
    • 减刑,监外执行问题有哪些,如何正确减刑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5
      减刑,监外执行问题:(1)减刑: 看守所办理减刑、假释,必须严格遵守管辖原则。对关押在看守所罪犯的减刑,由看守所提出意见,报同级公安机关审核、上级机关批准后,报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
    • 行政复议应诉存在问题的规定是哪些,建议是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6
      (一)对行政执法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学习,将各部门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了解作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对复议应诉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通过培训考试,取得《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完善行政复议程序规定、行政复
    • 执行难问题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31
      是强力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有力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7月出台《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来,不断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的范围和深度,形成联合信用惩戒工作新常态,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活动空间,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