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非法隐藏、转移拒不交出的,或非法变卖、毁损的,分割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不分。那么,隐匿、转移财产都有哪些方式和手段?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呢?
1、银行存款隐匿转移方式及对策
(1)隐匿存款事实或隐匿存款账户
离婚诉讼前,将平时积蓄或工资卡上的资金取出,另存于其他银行帐户中,庭审时将所剩寥寥无几的工资卡交至法院质证。
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只有六个部门有权利查询银行储蓄,当事人本人以及律师都无权查询银行存款。因此,对于隐匿转移存款问题的解决,相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但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离婚问题、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查询,可以很好地保护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如果能够提供对方的开户行和账号,将使查询变得简单有效。
(2)将存款取出后另存他人名下
擅自将存款以现金取出,另存银行或以他人名义另存银行,却称该款已用于日常开支,这也是离婚时某一方常采用的隐匿、转移财产的方法。
法院处理财产,是以现实存在而不是理论存在的数额为准。不能证明现存财产额度,只从理论上推断财产数目是很难得到法院支持的。当对方取走存款,可考虑用一方或家庭平时正常的生活开支的相关证据,用于反驳和抗辩。但是法院也不会轻易采信一大笔钱款短时间内全部或大部分消费的说法。因此,提供日常开销的相关证据是较易为法院认可的一种方法。
2、不动产隐匿转移的方式及对策
(1)隐匿不动产
个别当事人在离婚之前,就已经秘密购买了另处不动产。为使该房产不在共同财产分割之列,在离婚时一般采取隐瞒的策略。
当夫妻感情不和时,就应当敏锐洞察对方的行为,收集并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以查询夫妻共同房产。
(2)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他人的名义购买房产,等到离婚之后,再将该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此种方式最为高超,成本也较大,因为多要支付交易契税。一般较易发生在夫妻感情长期不和,离婚已是必然,而一方收入又较为丰厚的情况之下。
在此种情形下,因为房产价值巨大,一般当事人不会将该房产以一般朋友的名义购买,而最常见的是以父母兄妹的名义购买。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查询打入房地产公司购房款的银行出处,有可能获得柳暗花明的结果。
-
防范债权隐匿转移的三类方法
243人看过
-
离婚时一方伪造债务可以防范吗
476人看过
-
如何防范和应对各种方式的离婚财产转移、隐匿
424人看过
-
离婚一方隐匿转移财产怎么办(防范与处理方式)
167人看过
-
离婚转移财产伪造债务案例
416人看过
-
防范离婚时债务被伪造的建议
404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转移、隐匿共有财产和伪造夫妻共有债务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1-14典型案例:转移、隐匿共有财产 伪造夫妻共有债务 案情:李x芝与姚x依于1988年结婚。婚后两年,生女小华。1993年,夫妇二人双双从长沙调入深圳某国有企业工作。1994年姚x依辞职下海,开办一家私营企业。2000年底,二人因感情不和,闹离婚。离婚时,姚x依出示证据证明企业负债30万,属于共同债务,要求法院判决李x芝承担一半。法院最后把孩子判给李x芝抚养,姚x依应付的孩子抚养费15万元一次性地
-
2022年离婚时一方伪造债务是否可以防范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5离婚时一方伪造债务可以防范,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不宜直接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 法院通常的作法是: (一)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债务不予认可,通常对债务不予实质审理,而是建议债权人另案起诉。 (二)造假要面临鉴定、质证的考验,还要面对民法典的不分、少分的后果,甚至参与人还要承担伪证据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因此,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方债务造假问题是可以防范和解决的。
-
离婚时一方伪造债务可以防范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17离婚诉讼时,伪造债务要面临鉴定、质证的考验,还要面对夫妻共同财产不分或者少分的后果,甚至参与人还要承担伪证据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所以一方伪造债务的,另一方要积极质证,维护自己的权利。
-
怎么防范离婚时伪造债务浙江在线咨询 2021-07-10在实践中,给予处罚的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查实伪造相对困难,一般的做法是对该债务不予认定。请看如下几个方面: (一)若该借款并没有用于家庭生活需要,则只能算作对方的个人债务,不应由配偶承担。 (二)在诉讼中,若只有借条,而债权人不出庭作证,则该借条一般不会认可。 (三)找到该债务的债权人要求说明债务形成的来龙去脉。虚假债权人大多编造的理由是,对方因公司经营需要向对方借款,若该债款不是用于股东出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