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级人民法院:
本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已于2000年1月13日经审判委员会第121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执行。执行中的问题,望及时函告我院民事审判庭。
2000年1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000年1月13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第121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二条附有重大感情价值,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珍藏绝品、稀世宝物,遭受损害之后,以等价赔偿方式仍难以弥合所有权人心理创伤的,可由不法侵害人酌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三条权利遭受侵害的公民本人,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因不法侵害行为致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遭受精神损害的,也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第四条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应当向人民法院举出精神损害事实成立的证据,否则,人民法院对其请求不予主张。
第五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参考因素:
(一)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过错程度,故意与过失、恶意与善意以及情节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受害人的年龄、身份、经济状况、伤残后的生活能力、社会知名度等情况。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当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第六条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一)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遭受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元;侵权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赔偿金额为1000-5000元。
(二)侵害公民身体权、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按伤残程予以划分。
1、对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造成一般侵害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元。
2、对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造成严重侵害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5000元。
3、侵害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致使受害人轻微伤残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0元。
4、侵害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致使受害人严重伤残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00元.
5、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最高限一般为100000元。
第七条适用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方式,足以弥合受害人精神痛苦的,不再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八条其他成文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赔偿范围或者已经包含了精神抚慰、抚恤性质的赔偿或补偿的,一般不再单独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第九条侵权行为严重,加害人受到刑罚处罚的,不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第十条在审理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的,受诉法院应当与损害赔偿案件一并审理。单独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法院对于本《意见》下发后受理的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可以按照《意见》的相关规定处理,但不得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本《意见》的条款。
-
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问题的审理新方案
407人看过
-
关于审理校园伤害赔偿案件的若干问题
408人看过
-
重庆高院出台审理工伤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意见
280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刑事案件中的争议问题
120人看过
-
精神障碍若干问题研究
249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与名誉问题
304人看过
-
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通过。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四月二十日自2001年12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施行以来,人民法院开始依法
-
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272001年3月8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就是最新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司法解释。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也可以侵权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人
-
-
-
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07(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为解决近年来在办理毒品案件中遇到的一些突出法律适用问题,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工作实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了《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