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违约的同时,可以请求精神赔偿,但有前提,即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严重精神损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①损害后果的严重性。
②精神痛苦的严重性。
③损害具有持续性。
一般而言,仅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下,非违约方才能在违约责任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在其他情形下,即便非违约方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损害,其也无权在违约责任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律师补充:
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受到侵害,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以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精神赔偿金是否构成精神损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金
410人看过
-
损害对方人格权,能否同时请求违约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
386人看过
-
哪些情形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81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是要达到严重损害吗
169人看过
-
违约损害赔偿赔偿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50人看过
-
造成精神损害就能拿到精神损害抚慰金吗?
496人看过
-
精神赔偿金是否构成精神损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金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6犯罪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产被犯罪分子破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
-
爆破造成损害能否要求精神赔偿?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1从目前侵权责任法规定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里对方爆炸造成的主要是窗户破损等财产方面的损失,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如果仅仅以受到了惊吓为由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按照目前侵权责任法来看的话是很难获得支持的。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损害精神损害的侵权,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精神损害能报销吗精神损害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24精神损害可以申请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的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一)非法拘留或者非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四)非法使用武器和警察武器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
-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未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7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