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的女人杀人是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女性在怀孕期间或者在哺乳期的不适用死刑,只会被判死缓或者无期徒刑,并且女性怀孕的要在别处羁押待生产后再服刑期。
一、怀孕期间犯罪会判死刑么
孕妇犯罪是不会判死刑的。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于怀孕的妇女,如果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孕妇杀人如何判刑
孕妇杀人依旧要按照故意杀人罪处理,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依据刑法有关规定,审判时正在怀孕的妇女不能判处死刑,包括死缓,因此对于孕妇杀人排除死刑适用,按情节量刑。故孕妇杀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流产的女人会判死刑吗?
1.在关押期间或在法院审判时作了人工流产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包括案件起诉到法院前,被告人在关押期间,被人工流产的,及法院受理时被告人是怀孕的,准备做人工流产后的都不适用死刑,也就是说,审判机关不得判处死刑或死缓。2.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审判时也不适用死刑。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被羁押,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不适用死刑,但如果因另外其他的罪被起诉或交付审判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被告人在被抓时是甲罪,则无论被告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都不能以甲罪判处被告人死刑,但如果侦查机关在被告人已作了人工流产后又发现了乙罪,并且乙罪可以判死刑的,则应当判处死刑,不受上述限制。
-
怀孕杀人是不是会判刑
439人看过
-
怀孕期间杀人要如何判
325人看过
-
导致已婚女人怀孕什么罪
320人看过
-
怀孕女子为何故意杀害他人?
308人看过
-
女人怀孕会不会判刑
268人看过
-
怀孕的女人离婚需要什么条件
10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怀孕妇女杀人,那么怀孕妇女如何判刑?怀孕人最多判刑多少年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5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正在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根据这两个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审判的时候正在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二)审判的时候正在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刑法》第四十九
-
怀孕期间如何判定杀人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10有关孕妇杀人量刑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刑法的规定。作为一部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法律,刑法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刑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怀孕妇女、七十五岁以上老人以及盲人和聋哑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说明立法者对弱势群体充满关爱和同情。 首先,关于杀人问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杀人行为并不一定会被判死刑。如果具有从轻减轻情节,也
-
阿姨的女儿在怀孕期间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怀孕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是多少年?江西在线咨询 2024-12-15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
-
女人怀孕杀人受法律处罚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30孕妇杀人是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一般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为孕妇不适用死刑。故意杀人罪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主观意图,包括直接意图和间接意图。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人。
-
提议分手的男人和怀孕并选择自杀的女人有什么责任?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6后双方再无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如孩子生下来后,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要求用。如果对同居期间子女抚养和有争议的,可以另外以期间析产纠纷或者纠纷起诉至,单纯起诉解除,法院是不会受理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