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擅自离职是指其未向用人单位提出口头或书面辞职报告,而随意离开所在单位及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或岗位的违法违约行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辞职报告需要领导签字吗
劳动者递交了辞职报告,是不需要领导签字的,劳动者辞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个人提出离职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二、员工擅自离职后工资应该怎么处理
员工擅自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限定员工在指定是时间内回公司上班,并提出如限期内不上班的处理措施。不扣发工资,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三、请问自离需要办离职手续吗?
自动离职也需要办理离职手续。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用人单位对擅自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不办理离职手续直接离开,不仅会损害自身的现有利益,还会对未来找工作有影响。一方面,在进公司时,与现在的公司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离职证明和工作交接,有些公司会根据合同上的内容要求赔偿。另一方面,如果下次面试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对方公司会要求出示上一份工作的离职证明或接触劳务合同证明。所以,建议您最好与目前的公司通过口头或书面协商的方法,办理好离职流程,再行离开。
-
员工擅自离岗处罚通知怎么写
319人看过
-
擅自离职违反劳动法
108人看过
-
如何处理员工擅自离岗的事件
330人看过
-
擅自离岗的员工公司如何处理
238人看过
-
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事件
488人看过
-
公司对擅自离岗员工的处理是怎样的
94人看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办理了离职手续后双方解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可以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或者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劳动合同期满... 更多>
-
劳动者违反规定擅自离岗或擅自停止工作的法律后果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14请问,在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和保险人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保险合同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届满前,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提前终止合同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的约定。但是,当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合同条款已不适应当事人的要求,投保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保障自己的利益的形式。如果他选择放弃以参加保险的方式来获得保障,应允许其解除合同。因此,除非保险法另有规定或保险合同另
-
擅自离岗可处理几个月工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9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擅离工作岗位,经教育不改可按《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第五条第十二款规定,视情节的轻重进行处理。擅离工作岗位多长时间可作自动离职处理,目前国家尚无具体规定,请你们参照原内务部(65)内发字第9号通知规定“对于既无正当理由,又未办理续假手续而无故超假的,组织上应督促本人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如本人坚持不回工作岗位,从超假之日起酌情扣发工资;超过三个月的即停发
-
用人单位擅自调动劳动者岗位怎么办?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0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用人单位是不能随便调动劳动者的岗位的。因为,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劳资双方处于一种谈判状态,地位平等,双方协商确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一经确定即对劳资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所以,用人单位调动劳动者岗位时,必须应以协商一致为原则。同时,如果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还需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调岗的理由往往是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
-
员工擅自离职怎么处理员工擅自离职怎么处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29如果员工没有按照劳动合同依法办理手续而擅自离职的话,公司是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劳动者擅自离职能否处罚,劳动者自动离职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5劳动者擅自离职,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的。劳动者自动离职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也是可以要求赔偿的,但是余下的部分,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