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修订后的新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本文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与探讨。?
1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经营亏损或盈利能力下降,陷入财务困难。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做出让步的事项被称为债务重组。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批露进行规范。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于是在2001年又对其做了修订。此次修订前后的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差异在于将计量基础由公允价值修改为账面价值,并且将债务人从债务重组中获得的收益记入资本公积,不再影响当期损益。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对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实现了一次回归。?
2新旧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的差异比较?
2.1新旧准则的定义不同?
旧准则将债务重组的定义表述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债务重组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实质条件,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不难看出,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实质。?
2.2新旧准则中计量模式的变化?
旧准则中规定企业以非现金方式清偿债务时采用帐面价值计量。新准则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亮点。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界和财务界都普遍提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面对诸如知识经济、人力资本、金融衍生工具等经济现象和活动,只有公允价值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的时点各项会计要素的实际价值,为正确评价或预测企业当前或未来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内在价值提供相关信息。?
3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规定的差异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在第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对债务债务重组有相关规定:现有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交换条款存在显著差异的债务工具,应当作为原金融负债的消除和一项新金融负债的确认进行核算。对现有金融负债或部分金融负债的条款的重大修改应作为原金融负债的消除和一项新金融负债的确认进行核算。消除的或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负债的帐面金额和所支付对价之间的差额,包括转让的所有负债,应当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与原帐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种表述比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更清楚、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但修订后的其它准则对公允价值采取规避态度。这表明,我国准则制订者仍未能对公允价值有明确立场,基本准则不能统率具体准则,具体准则也存在内在逻辑不一致。这容易导致准则的实施者会利用不同准则规定,创造条件迎合自己中意的规定,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时创造条件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需要历史成本时又将之操纵为另一经济行为。
4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4.1改变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
旧准则中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不作为当期损益,虽可防止上市公司借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却使同一会计业务的交易双方采用了不对称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规定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收益将直接计入当收益,进入利润表。从而有可能增加当期利润,提高每股收益。同时,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利得不进入资本公积,至少在债务重组层面规避了利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现象。?
4.2引入公允价值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自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应用公允价值后,由于实际运行中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因而2000年修订的准则中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这样虽可抑制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却与国际惯例相脱轨,无法及时反应真实的会计信息。新准则把债务重组的计量基础改回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点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使我国会计准则更趋同于国际惯例,有效强化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
5新会计准则之债务重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意义?
5.1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新准则对于债务重组发生的条件进行了更精准的定义,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实质条件。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避免了有部分上市企业想借助重组利润获得不恰当的利得,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和小股民的利益,公众对于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有了更准确的掌握。?
5.2增强上市公司利润来源的透明度?
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对于ST、PT类型的上市公司,即使债权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但重组利润也只能进入营业外收入。而沪深交易所规定的摘帽、摘星的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正值。因此,ST、PT企业要通过债务重组利得获得摘星摘帽是很难的。因此,上市公司利润来源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大,对于维护小股民的利益和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体制都是极有利的。?
6新会计准则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1定义界定问题?
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发生财务困难,但如何衡量财务困难,在定义的界定中人的主观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6.2债务重组的所得税计算问题?
若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如企业只能勉强持续经营,根据新准则债务重组利得会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加重债务人所得税负担,不利于企业走出财务困境,有违债务重组初衷。?
6.3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债务重组准则修改后,债务重组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债权人必须让步。但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绝大多数债权人都作出让步,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资产价值一般都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而债权人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使所接受的资产价值提高,即在重组日到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间虚列了资产价值,尤其是当债务的账面价值远远高于非现金资产的实际价值时,债权人大规模的虚列资产,容易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
如何应对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
50人看过
-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有何好处
344人看过
-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
257人看过
-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73人看过
-
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243人看过
-
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对债务重组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03人看过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严重的财政困难,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议约定或者由法院裁定,对清偿债务的时间、清偿债务的金额、清偿债务的方式等进行重新约定。也就是说,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双方仅仅修改了债务偿还条件。但并非所有修改债务偿还... 更多>
-
债务重组对债务人影响的探讨?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30(1)以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3)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奖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份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小于重组债务账
-
债务重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有哪些限制?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2一、债务重组收益包括什么关于债务重组,从债务人方面看,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金的处理,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债务人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二是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出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三是当债务转为资本,债务账面价值与出让股份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四是修改其他债
-
对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评估的思考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8XX公司、银行及投资公司三方于2007年签订《委托存款协议》、《委托贷款合同》,明确约定委托存款及贷款事宜,且当事人对款项已实际贷出均无异议,故本案应重点查明XX公司是否及依何种方式履行了《委托贷款合同》项下的还款义务。本案系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第1款、第2款,XX公司应对履行《委托贷款合同》或该合同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可见,XX公司并未举证证明
-
新准则债务重组的新内容是哪些呢?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7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
有关债务重组新准则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0企业是否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必须首先要求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后判断,譬如可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的利润质量以及企业的增长特性进行判断。显然,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了企业随意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实际上是缩小了债务重组应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