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怎样维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2 09:51:41 444 人看过

劳动者能够通过下列方式来维权: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及时起诉。

一、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赔偿怎么标准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纠纷劳动争议维权途径有哪些

劳动纠纷有以下维权途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入职不签合同怎样才能拿到赔偿

职工入职后,公司故意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赔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5日 17: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劳动者如何劳动维权才能保障权益
    1、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2、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一)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二)签约时,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地点、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拥有知情权。3、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会维权。4、注意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钱。拖欠工资,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或者暴力手段,否则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书、花名册、电话簿、工资单、工资卡、出勤卡、工作牌号或者工作量单,必要时请同事出来做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劳动关系。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应该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被拖欠的工资。现在对农民工的工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3-06-14
    121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方法:不签劳动合同的维权攻略
    公司不签订合同劳动者维权方法:1、与老板协商解决;2、当地劳动局内部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收回工资。该程序是专门为解决劳资纠纷而设计的,效果很好,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3、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4、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劳动者怎么维权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3-07-17
    322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找哪个部门,怎么才能维权成功
    一、劳动者维权找哪个部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二、劳动者怎么才能维权成功1、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2008年9月18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均对劳动者有了更详尽的保护。广大劳动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
    2023-03-21
    267人看过
  • 试用期不支付劳动者工资应当怎样维权
    试用期也应当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单位拒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要工资: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2.劳动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向法院起诉。劳动者有欠条的,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欠条、起诉状及副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欠款,但是单位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自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如果辞职不干了老板不发工资怎么办啊辞职不干了,老板不发工资一直拖,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要工资: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
    2023-04-06
    88人看过
  • 劳动仲裁费绊倒维权者
    “我一个月不到500元工资,可申请劳动仲裁要交600元费用。交不起这笔钱,我只好放弃仲裁。”昨日,黄石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诉说。连日来,许多市民向记者反映仲裁“门槛太高”,维权成本让人难以承受。交不起600元维权失败张女士是西塞山区某企业一名待岗职工。因单位效益不好,在待岗期间,她没有一分钱生活费,社保金也是自己交纳。几年前她已离婚,独自带着上高中的儿子艰难度日。为了保证母子的正常生活,她不得不到一家服装厂做辛苦的缝衣工作,累死累活,一个月不到500元工资。从2002年支撑到2006年,张女士感到难以为继。于是找到原单位,请求补给她应得的生活费和应交纳的社保金。原单位以没有钱为由拒绝了,双方为此发生争议。随后张女士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得知申请劳动仲裁首先要交600元费用,“我每个月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交劳动仲裁费?”张女士无奈放弃了仲裁打算,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今年5月中旬,黄石的几名清洁
    2023-06-14
    252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注意“三不要”
    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不受侵害时,不能盲目,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告错对象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劳动者与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地点在分公司;有的则在营业部工作。对这些劳动者,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告谁?比如王某作为公司的业务代表被派至某商场专柜工作,两年之后发现自己的社保费缴纳是空白。于是一纸诉状把商场告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劳动争议仲裁委在审理查实后,确认商场与王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为商场与王某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只是将柜台租赁给厂商,对王某从未承担过劳动关系管理职责,也未支付过任何报酬,显然商场不应承担为王某缴纳社保费的义务。其实上面的例子涉及申诉主体的问题,仲裁申诉不能告错对象。那么,如何才能不告错对象呢?劳动者在应聘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了解我在为哪个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等信息。如有些外国企业驻沪代表处、办事机构等它们
    2023-06-10
    454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先下“手”为强
    汪某受聘于北京某技术公司广州办事处,入职半年后因不堪繁重加班工作压力而被迫离职。随后向广州越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北京某技术公司及其广州办事处连带支付加班费和经济补偿金。最终,劳动仲裁委部分支持了汪某的申诉请求。法律规定,双方对裁决书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签收裁决书后第二天,汪某向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支持全部请求。间隔不到二天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北京某技术公司的起诉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文规定,“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根据前述规定,广州法院和北京法院分别受理汪某和北京某技术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均为合法,但后受理的法院应该移送。本案在长达二个月的交涉后,最终,
    2023-04-22
    197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的立法瑕疵
    已于2007年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简称新劳动合同法)离正式生效不到两个月时间。实施前夜,社会的关注度极高,各种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培训班也相继召开,如何应对和利用好劳动合同法成为众企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报特地采访了广东省与广州市两级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肖胜方,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应对。向劳动者倾斜业内人士表示,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向劳动者的权利倾斜。肖胜方分析,劳动合同法对原来劳动法实施中所存在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签订时间短的两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据了解,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受企业质疑最多的一点。劳动合同法还有规定,除非劳动者接受过单位的培训,或有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的协议,劳动者不需向单位支付任何违约金。肖胜方分析表示,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会促使较长期合同的产生,而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无需支
    2023-06-09
    452人看过
  • 劳动者的维权救济方法
    1、劳动者应当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证据材料,以便在遇到不当侵害的时候能够提供充分的维权凭证。若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应保留好工作牌、工资条等材料,以此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2、理性维权,切勿因冲动而因小失大。我国法律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作出了较多向劳动者倾斜的规定,无论是劳动仲裁还是民事诉讼,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程序获得全面有效的救济,切勿因为一时冲动,采用暴力维权等极端方式寻求救济。一、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
    2023-06-24
    480人看过
  • 劳动者要善用“维权利器”
    日前,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出台,并于9月14日开始施行。条文虽然不多(18条),但职工维权却有了更多更加清晰的利器,劳动者应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用好用足这些利刃.今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首先在数量上大幅飙升,仅今年1月至8月,全国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74万件。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追逐利润的单一目的,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意执行土政策,甚至有意或者恶意规避法律,使非法用工及侵害劳动者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新生代劳动者大量进入职场,成了劳动的主力大军,而他们最显着的特征,是比他们的父辈更有文化、更有维护权利的自觉,不愿对权益受损的事情容忍默认、逆来顺受,客观上也增加了诉讼的频次。另一方面,劳动争议案件的难易程度,也较从前愈加复杂。其中一些社会敏感度较高而法律依据有又不甚明确的矛盾,现在也扑面而来,使得案件处理的难度
    2023-06-09
    388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告别“马拉松”
    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么快就拿到工伤待遇费用。日前,当湖北籍农民工王某在半日之内领到台州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办人员支付的5500元工伤待遇费用后,连声感谢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今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实施,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纷纷停产裁员,劳动争议案件有所攀升。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过建立仲裁程序绿色通道,使劳动者维权告别马拉松。据了解,凡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农民工、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他们实行快立、快审、快裁、快结,一般都在当天立案,并于30日内结案。对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除此之外,该委员会还建立快速立案和首问导诉服务,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和一步到庭制度,加大仲裁调解力度。据了解,截至目前,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接收案件46
    2023-06-09
    177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之合同解除
    [导读]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终止是指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4、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解除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我市三季度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总量有所下降,但进入仲裁环节的劳动争议案件请求复杂、疑难增多、调处难度加大。第三季度,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总量为6624件,其中我市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案件2359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8%。与此同时,在受理的案件中共处理案件2310件,季末未结案1239件,至季末全市结案率为85.5%。其中,劳动者胜诉或部分胜诉的结果仍为主流,完全胜诉527件,占处理案件比例22.8%。本季度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案件涉及劳动者人数46
    2023-06-09
    73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七诉七胜
    舒某2000年7月应聘到广西XXXX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会计,2004年6月与公司签订了一份自2004年6月26日起至2007年6月25止的劳动合同。2004年底,因公司扣发其工资,舒某申请劳动仲裁,XXX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其仲裁请求。公司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同样支持舒某的请求。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二审法院作出上述判决前,公司以舒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公司有关规定为由,作出《关于开除舒某的通知》,舒某不服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该通知,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公司支付其工资……XXX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其仲裁请求。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又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同样支持舒某的请求。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再次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判决生效后,公司不履行判决、不恢复舒某工作、不支付舒某工资…̷
    2023-04-22
    79人看过
  • 劳动者遇侵害咋维权?
    对于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来说,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为自己维权。如何拿起法律这把利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节前,记者走进市法律援助中心,结合相关案例采访了有关专家,教您如何正确维权。案例一:2007年5月,河南籍农民李某来我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在工作过程中,李某不慎从3米高的建筑物上跌落,头部受伤,昏迷。经开颅手术后,李某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后遗症需要继续治疗。在此期间,其家属就治疗费用问题与用人单位交涉无果,后向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经律师努力,2007年9月李某追回伤残补助费用7万余元。支招:工伤赔偿证明劳动关系是前提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登奎介绍,劳动者最好事先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用工单位加盖公章。对于家政服务等临时用工行为,劳动者也应事前与被服务对象达成劳务协议。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达成劳务协议时,劳动者应在给付报酬时留好收条等相关手续,以此作为证明劳务关
    2023-06-09
    172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劳动者有劳动合同么,出现问题怎样维权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16
      回答你提出来的劳动者有劳动合同么的内容如下,法律没有规定,双方协商啊。 反正到期,单位不续签的话,就要给赔偿。 签了2次固定期合同,第三次续签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签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单位不同意的话,也要给赔偿。
    •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劳动者应该怎样维权
      江西在线咨询 2021-07-12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可以起诉维权。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者维权三字诀-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7
      导读:在劳动者维权高涨的今天,一些劳动者成功维权,也有些劳动者拿到了胜诉判决却未能拿到钱,最终功败垂成,让人惋惜。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案件,总结出劳动者维权三字诀:稳、快、勤。稳:稳妥搜集证据所谓稳即是指劳动者维权的思路要稳,证据要扎实。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要承担不利后果。一些劳动者维权时,未能稳妥搜集证据即提起仲裁和诉讼,以致因证据不足而败诉。在诉讼阶段,将多方搜集
    • 遭遇“隐性辞退”,劳动者该怎样维权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
      员工和单位出现劳动纠纷,员工应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
    •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权?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01
      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还可以通过行政机关、仲裁、诉讼等渠道解决。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