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成年犯罪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
审判阶段的程序设计:审判机关刑事和解一般应采取协议方式,程序上应分为:和解准备、和解会议、签署协议、协议监督。和解准备工作主要是调停人了解案情,认为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分别与被告人和被害人私下会谈,询问双方是否愿意刑事和解。如果双方均有和解意愿,调停人向合议庭汇报,由合议庭决定是否启动和解程序。和解会议是在合议庭同意启动刑事和解程序和双方当事人初步达成和解意愿后,调停人将双方召集起来,在调停人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被害人对未成年罪犯的悔罪表现及和解诚意表示宽容、谅解,并愿意达成和解协议的,调停人根据双方意愿起草和解协议,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未成年罪犯的父母也应签署协议,有利于和解的履行和监督。合议庭对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在确保赔偿履行或得到履行的前提下,依职权可以判处未成年犯罪非监禁刑或免除处罚。
2、未成年犯罪刑事和解的监督履行。在以刑事和解的方式作出不捕、不诉决定后,可以指派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作为和解协议监督人,对加害人履行赔偿协议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督促。对于加害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或者加害人以金钱收买受害人或受害人慑于加害人的威胁以致于并非自愿签订和解协议的,检察机关可以重新启动诉讼程序,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审判机关依据刑事和解制度对加害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分,对加害人适用非监禁刑。对协议的监督,可借鉴国外做法建立一种社区服务模式,对不同的加害人根据其原本应判处的刑期,确立一个合理的社区服务期限,进行社区公益活动。在犯罪人违反刑事和解,逃避责任的情况下,代表社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裁决撤销原刑事和解协议。
3、未成年犯罪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刑罚规定,在目前阶段未成年犯罪刑事和解应限于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以及亲属邻里关系中的盗窃,数额不大的诈骗、抢夺、敲诈勒索、伤害案件等,且有明确的被害人,并且宣告刑应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未成年人是再犯、累犯、惯犯以及未成年人实施的其他雇凶伤人、涉黑涉恶、携凶器伤人等恶性犯罪不能适用刑事和解。
4、未成年犯罪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首先,刑事和解应以加害人的有罪答辩与当事人双方的自愿和解为基本前提。刑事和解的初衷是为被害人提供疏通被阻滞情感的渠道,被害人的自愿参与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被害人的参与是基于强迫、威胁、引诱,并非出于自愿接受和解的,就应及时停止和解,启动传统的刑事程序。其次,刑事和解还应以案件事实已经查明、证据确实充分为客观前提。我国刑事和解也必须在满足这一证明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发起和发展
406人看过
-
刑事和解制度设计初衷和现实应用存在的差距
129人看过
-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亟待完善
339人看过
-
未成年人刑案的法庭教育制度
291人看过
-
新刑诉法的刑事和解制度
189人看过
-
有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述评
284人看过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纠正其错误行为,以防误入歧途。 预防未成年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唯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干预、守牢法律底... 更多>
-
留守未成年人的托管制度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04父母因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保持与子女的联系,并将委托监护情况及时告知未成年人就读学校和经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留守未成年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设立留守未成年人托管机构,为留守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父母需要将未成年人托管的,应当与托管机构签订托管协议。
-
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管理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的什么具体措施??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5制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培养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实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的需要。未成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成年以后影响极大。大量事实证明,缺乏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是未成年人发生违法行为最重要的自身原因。制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
-
论中国未成年刑事责任制度制度有什么内容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7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最低责任年龄偏高、相对责任(罪名)范围偏小和责任能力认定过于简单等问题。建议将最低责任年龄降低到10周岁。
-
什么是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6刑事和解制度是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而引入的一项司法制度改革。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一、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是:(1)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侵犯财
-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和解)制度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04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和解)制度,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刑事和解一般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修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以及恢复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