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3:40:10 202 人看过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诸因素的缩影,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家庭不健全,对子女失于管教

不健全的家庭往往压力大,生活紧张。单亲家庭的子女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双方的关怀,享受不到应有的欢乐。一般说来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在离异和破裂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反抗社会的不良心态和行为。有些离异家庭的子女无人教育,或受到父母的冷落歧视,他们幼小的心灵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管教不当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有些家庭对子女溺爱纵容,百依百顺,放任自流,助长了小孩的任性,放荡不羁,娇宠和溺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如自私、任性、骄横、懒惰、粗暴、贪婪等,同时又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造成适应社会困难,长期娇宠、溺爱还会形成未成年人极端的自我中心意识,凡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在个人利益,需要不能满足时,他们可能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法去追求和满足。有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或享乐,无力顾及子女。有些家长平时对子女不进行管教,出了问题非打即骂,有的甚至把孩子轰出家门或采取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粗暴,导致子女怕家长,对父母不说实话,父母难以觉察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不可能及时制止其犯罪行为,从而导致其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家长之间对子女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严厉,一方袒护的做法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自己有着各种不良的嗜好或忙于发家致富,无暇兼顾子女,使这些子女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而学坏,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书与育人脱节

在升学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有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只管教书,不为育人,一些学校形成了重文化知识传授,轻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倾向。不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讲吃、讲穿,不愿劳动的现象,道德水平下降,组织纪律松弛,缺乏远大理想和信念,有些学生因成绩欠佳,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轻视,对学习、学校产生反感。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后进生的管理和教育,以甩包袱的错误方式把他们推向社会,使他们走向犯罪的边缘。

3、社会原因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潜滋暗长了一些腐朽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中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倾向日益得到强化,进一步毒化了社会风气,反过来又影响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增加了犯罪发生的可能性。青少年已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盛行缺乏抵御能力,这就使得某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偏差。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高档的宾馆、酒店、娱乐城不断兴建,有些青少年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如何,为了满足非分的欲望,便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兴起的游戏厅、网吧等,将那些无心上学的学生、青年吸引过去,沉迷于此,一旦欠债多了,便步入盗窃、抢劫等犯罪道路。

另外,文化垃圾也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文化市场虽然多次清理整顿,但出于牟取暴利迎合低级趣味,还是有及少数经营者公然出售内杂大量不健康的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籍、杂志、音像制品。这样的文化市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15: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独生子女相关文章
  •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一)、主观因素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这样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具体表现为:1.未成年人身心矛盾(1)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生理机能迅速发育,使他们的活动量增大,日常学习生活之余仍有大量过剩的精力和体力,但是由于他们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控制过剩精力的能力。(2)兴奋性高和控制力低的矛盾由于未成年人腺体的发育,内分泌非常旺盛,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的状态,导致他们的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但是由于他们的大
    2023-04-05
    209人看过
  • 合同纠纷发生的客观原因,合同纠纷发生的主观原因
    一、合同纠纷发生的客观原因合同纠纷发生的客观原因指由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所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双方当事人对不可抗力的范围,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是否采取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不可抗力是否已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等问题的看法上不一致,因此而起纠纷。再如,由于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未考虑周全,致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诸如履行地点不明确,质量规格不明确等情况,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时就会引起纠纷。二、合同纠纷发生的主观原因合同纠纷发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主观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既然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订立了合同,那么、按合同履行义务应当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主观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例如,买卖合同中,买方与卖方签
    2023-06-28
    189人看过
  • 未成年17岁犯盗窃罪怎么判决,盗窃罪客观表现
    一、未成年17岁犯盗窃罪怎么判决年满17岁的未成年人盗窃的,要依据盗窃的数额判刑,但会在量刑的基础上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盗窃罪客观表现(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盗窃公私财物价值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如果具有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财产损失、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恶劣情节的,也可以定罪处罚。所谓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参照有关规定,应为达到规定数额80%以上。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如果具有未成年人作案、全部退赃退赔、主动投案、被胁迫作案等情
    2024-01-05
    475人看过
  • 破坏武器装备罪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破坏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1、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破坏武器装备的行为;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防建设秩序;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破坏武器装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1、我国公安机关对于涉嫌构成破坏武器装备罪的案件,进行立案追诉的标准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此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破坏重要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2023-07-28
    221人看过
  • 最高检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三大主要原因
    5月29日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有关情况。谈成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史厅长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原因有明显不同,从办案情况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未成年人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的心理有两个特性,一是易感性。未成年人尚在人生起步阶段,他们十分敏感又非常脆弱,对环境充满好奇与渴望,但没有足够的理智去甄别,是非标准模糊,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等客观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易变性。未成年人处于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发生变化,即使在违法犯罪后,也易于接受教育感化,重归正途。二是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和教育状况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家庭出现问题,对孩子影响将是致命的。实践中,涉罪未成年人多来源于残缺家庭或者留守、
    2023-06-11
    468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有哪些原因怎么判刑
    未成年人大规模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颇为错综复杂,其中涉及到家庭环境之恶化、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熏陶、以及个体在青春期阶段心理上尚未达到完全成熟与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等多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的量刑处理,有必要全面综合地权衡其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所造成的实际社会危害以及未成年人的生理年龄等各方面因素以做出合理公正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
    2024-08-04
    66人看过
  • 未成年人因“网”犯罪在激增
    我省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读者致电本报称,现在未成年人因网犯罪的案件增多,应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从法院判决的案件来看,现在因网络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在激增。合肥一位法官也大声疾呼: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线。而身为犯罪少年的母亲,董女士以自身孩子的亲身经历接受本报采访。网络诱发犯罪的类型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华琳将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分为了几类:过度沉迷型:一些痴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上网费,但又抵挡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容易走上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道路。盲目模仿型:网络游戏多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大受影响,甚至效仿。网吧犯罪型:一些长期在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熟悉网吧环境和人员情况,认为有机可乘,易选择网吧作为作案地点进行盗窃、抢劫,将出入网吧的人员作为犯罪对
    2023-06-06
    82人看过
  • 合同纠纷的客观原因是怎样的
    一项合同,从订立到履行完毕,除了即时清结的之外,往往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由此引起纠纷。这里所指的客观方面的成因,指由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所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双方当事人对不可抗力的范围,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是否采取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不可抗力是否已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等问题的看法上不一致,因此而起纠纷。再如,由于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未考虑周全,致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诸如履行地点不明确,质量规格不明确等情况,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时就会引起纠纷。一项合同纠纷,有时由单纯的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而引起的,有时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一、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
    2023-03-23
    404人看过
  • 认定犯罪要考虑客观因素吗
    要。目前司法实践主要是根据《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来认定的,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联系等。其中,犯罪行为是必备要件,其它是选择要件。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确保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应严格审查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坚决避免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或“虚构诉讼”的方式获得驰名商标的认定。第三,要严格依照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审理涉及认定驰名商标的案件,只在确有必要时才可以认定驰名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
    2023-08-02
    377人看过
  • 服刑罪犯脱逃心理形成主观原因
    留所服刑罪犯脱逃心理形成主要是由于其主观因素。具体地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因素:1、放荡不羁的生活习惯与严格的管理发生冲突。罪犯之所以犯罪,一般地说是因为他们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受资产阶级剥削阶级思想以及腐朽没落的思想毒害而走向犯罪的。他们的行为具有贪婪性、残忍性和疯狂性。他们在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恶不作,过惯了放荡生活。而入监后,其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人身自由被剥夺,与社会、家庭隔离,在严格的管制和严密的监管下强迫改造,接受审查。艰苦的生活环境更与入监前的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他们自然而然地留恋旧生活,厌恶监房生活。尽管留所服刑罪犯被判处了较短的刑期,但当这种心理超过了对短期监禁的忍耐时就会产生脱逃的念头。2、企图逃避惩罚。在所有罪犯当中,从他们被拘押之日起,其社会地位和环境就发生根本变化。人身自由的丧失、环境的刺激、罪责感的压力、严格的管理,对前途、工作、社会地位、家庭的忧虑
    2023-04-25
    429人看过
  • 诱导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情形及其客观方面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的行为。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是指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采取各种手段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行为。诱导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怎么量刑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且要从重处罚。本罪的主要处罚对象是首要分子和多次参加者,对于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者,我国法律持严惩不贷的态度,绝不姑息,严格依法从重处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公共秩序也包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一条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023-07-31
    421人看过
  • 铜梁法院分析未成年人盗抢犯罪逐年上升原因
    一、从家庭方面分析,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未承担好相应的社会责任,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离异后对未成年子女不管不问不教,使未成年缺少管教保护,往往向社会上混的大哥朋友寻找温暖、寻求保护,从而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盗抢犯罪的工具。二是父母失管,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外出打工、经商,将未成年子女交由祖父、祖母或其亲友代管,当未成年人遇到生活困难或挫折时,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往往离开代管亲友外出,当生活无着落时容易施盗抢,或被社会人员利用。三是父母失教,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只注重未成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品德的培养,当未成年人成绩下滑时,往往不青红分皂白对其训诫,导致未成年子女产生对抗心理而辍学。部分父母本身有品德等方面的问题,对其未成子女未作好应有表率,导致未成年人效仿,而过早流入社会。通过分析发现,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父母失教致未成年人外出从而导致未成人单独或结伙参与实施盗抢犯罪人数占
    2023-03-20
    262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审判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智上的成长加速,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变化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大幅增加带来各种观念的碰撞,令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无所适从,以及大量农业人口到城市打工,留守青少年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都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增加。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应当结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审理过程中进行教育,一方面重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姑息,通过法律和教育的双重手段,达到既惩罚犯罪,又治病救人的效果。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成因分析1、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在基层法院审判实务中,未成年人犯罪以盗窃、抢劫、抢夺的财产性犯罪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为主,故意伤害也是主要犯罪类型之一。未成年人犯罪通常表现为犯罪方式直,目的简单,财产性犯罪的标的物相对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
    2023-06-11
    206人看过
  • 购房人因客观原因未按期还款银行不得解除借款合同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诉刘某(化名)借款合同纠纷案。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刘某因被有关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而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本息,其主观上不具有根本违约的故意,其行为未危及银行债权的实现,并未构成根本违约,依法驳回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上诉,维持原审法院判决。2004年10月,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刘某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刘某为购房向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借款109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借款合同约定,刘某以所购房屋为其还款提供担保。如刘某没有按合同约定偿还到期本金、利息、费用及其他任何应付款项即为违约,在此情况下,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有权宣布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立即到期,并有权自刘某账户中扣款用于偿还被宣布到期的债务,刘某无条件放弃抗辩权。合同签订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依约发放了借款。刘某在使用借款购买住房后,因涉嫌刑事犯罪被有关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在此期间,刘某有六期未能按期履行还款
    2023-06-10
    298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何界定独生子女: 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 4、夫妻依法... 更多>

    #独生子女
    相关咨询
    • 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1
      疏忽大意是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外界事务而造成的失误。如心里烦躁、身体疲劳都可能造成精力分散、反应迟钝,表现出瞭望不周,采取措施不当或不及时;也有的当事人凭主观想像判断事物,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术,过分自信,引起行为不当而造成了事故。 操作不当是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有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引起操作错误。如有的驾驶员制动时误踩加速
    • 解除因客观原因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
      1.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2.第一,如果公司有其它岗位的,与员工协商是否同意调岗。如果员工同意,那么做好转岗手续。如果员工不同意,并且主动提出离职,请填写离职申请书,员工签字。如果员工不同意并且要求赔偿。那走赔偿流程。3.11月员工没有工作,对于没有办理离职的员工,只须发放最低保证工资就是最低工资的70%。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
    • 法院规定未成年犯罪的犯罪原因有哪些?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28
      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 x美对税收有不同观点形成的客观原因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4
      一是历史形成的税收制度不同;二是文化形成的对税收的观点不同;三是社会发展开成的不同。
    • 造成战时拒绝服役罪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7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构成要件有: 1,犯罪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