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应受到什么行政处罚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08:42:17 53 人看过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于实施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的,除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外,还要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1)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即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以及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

(2)同时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为违法生产、销售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

(3)有违法所得的,同时还应将违法所得加以没收。

(4)对于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实施违法生产、销售的行为屡教不改,或者违法生产规模较大、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8: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中药饮片掺杂掺假如何处罚
    一、什么是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二、中药饮片的储存贮藏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虫法、化学药品灭虫法(硫黄熏蒸法)、气调法、对抗贮藏法和冷藏法等。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3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特殊饮片除外)。现分述如下:1.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2023-06-07
    384人看过
  • 食品掺杂掺假的认定
    一、食品掺杂掺假的认定食品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一般的掺伪特质能够以假乱真。食品掺假则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同种类物质的行为,掺入的假物质基本在外观上难以鉴别。如小麦粉中掺入滑石粉,味精中掺入食盐,油条中掺入洗衣粉,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二、掺杂掺假行为的处罚规定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如下:(一)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二)进行掺杂掺假行为违法所得的金额,并处没收违法所得;(三)掺杂掺假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食品掺杂掺假具有哪些危害添加物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是成本较低,会致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
    2023-06-07
    112人看过
  • 掺杂掺假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一、掺杂掺假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其中,掺入的杂质或其他物质,都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掺杂、掺假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掺杂、掺假行为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行为的动机是故意的。2.掺杂、掺假行为的对象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行为方式是破坏产品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有效成分比例,而以假充真是用假的当真的。因此,掺杂、掺假行为不同于以假充真。3.掺杂、掺假行为的结果是使产品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的要求,但并不排除被掺杂、掺假的产品中仍有有效的成分。二、掺杂掺假会构成什么罪掺杂掺假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
    2023-08-20
    483人看过
  • “掺杂掺假”应适用十倍赔偿
    针对央视日前曝光了深圳两家大米制造公司存在假冒原装进口、国内换包装等问题,作者捷舞在深评版撰文认为,应严格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给予消费者双倍赔偿。问题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是基本的法律适用原则。对于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基本法,而《食品安全法》是特别法,那么,为何要适用前者的二倍赔偿,而不适用后者的十倍赔偿呢?《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包括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该法第八十五条违法责任中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根据情节予以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同样有掺杂掺假的表述。所以,消费者依法索赔应该适用《食品安全法》。2倍赔偿尚不足以威慑违法企业,10倍惩罚性赔偿以形式上的不公平达到实质上的公平,或许能成为遏制食品企业违法的利器。
    2023-06-07
    150人看过
  • 掺杂使假如何处罚
    法律综合知识
    一、掺杂使假如何处罚掺杂使假的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没收违法行为相关的产品和工具:涉及到的产品、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和原料等物品将被没收。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将被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有违法所得,还将被没收违法所得。3.吊销营业执照: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如多次实施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且屡教不改,或者违法生产规模较大、造成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况,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4.刑事责任追究: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掺杂使假如何认定掺杂使假的认定主要依据产品的质量标准。如果产品不符合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的商品标准,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掺杂使假。例如,如果橄榄油标签注明是100%纯橄榄油,但实际纯度只有50%,那么这就是
    2024-01-13
    255人看过
  • 掺杂使假什么意思
    法律综合知识
    一、掺杂使假什么意思掺杂使假是不法分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经常使用的伎俩。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伪劣产品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其中,掺入的杂质或其他物质,都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二、掺杂使假一般涉嫌什么罪掺杂使假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
    2023-11-04
    330人看过
  • 商品以次充好的行政处罚
    商品以次充好的行政处罚: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罚,罚款的幅度为违法生产、销售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有违法所得的,同时还应将违法所得加以没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024-08-06
    114人看过
  •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是掺杂、掺假的商品时怎么办
    掺杂、掺假,是指在商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致使商品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者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的欺骗行为。所谓以假充真,是指以某一种商品冒充与其特性不同的另一种商品的欺骗行为。所谓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的商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的商品的欺骗行为。经营者若有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除了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购买、使用了已被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时,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失、财产伤害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2023-06-09
    403人看过
  • 如何采取措施打击在商品中掺杂使假的行为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采取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怎么处理采取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由执行强制措施的机关承担赠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
    2023-07-29
    82人看过
  • 什么是掺假刑罚?
    掺假的行为将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具体量刑标准如下: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抢劫罪的最高刑罚是什么抢劫罪的最高刑罚死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
    2023-08-14
    254人看过
  • 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一、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怎么处罚若制造商或经销商在其所制造或销售之商品中掺入其他物质、采用欺骗性手段或故意不当使用伪劣原材料,以次充好或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伪称合规产品,且其代理之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但未满二十万元时,应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两倍以下的罚款。而当销售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但未满五十万元时,则应被判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仍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两倍以下的罚款。《刑法》第一百四十条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3.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
    2024-04-07
    95人看过
  • 掺杂掺假的含义及其法律解读
    一、掺杂掺假的含义及其法律解读掺杂掺假的含义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将其生产、销售的商品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低质量、次品、劣质商品,使其达不到质量标准,或者在商品的包装、标签等上加入虚假成分和性能,以达到骗取消费者的目的。掺杂掺假法律解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将其生产、销售的商品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低质量、次品、劣质商品,或者在商
    2023-08-26
    159人看过
  • 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与违法规定
    一、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只要是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行为就是掺杂掺假。法律规定,此时经营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严重的可能还涉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掺杂掺假属于非法经营罪吗销售在在商品中掺杂掺假的不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掺杂掺假行为有哪些特
    2023-08-20
    377人看过
  • 违反产品标识行为与以次充好行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的一项重要的义务是生产、销售的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即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违反产品标识的行为,适用《产品质量法》第54条进行行政处罚,即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27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27条第4项、第5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的一项禁止性行为是“以次充好”。所谓“以次充好”
    2023-04-29
    130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对于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2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应承担哪些责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2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要怎样理解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湖北在线咨询 2024-08-24
      以次充好是指以次品、差的产品冒充正品、优质产品的行为,一般属于商业欺诈行为。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以次充好虽然具有欺骗性,但一般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完全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
    • 产品质量法关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的定义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02
      “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降低产品质量、影响产品正常使用性能的异物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比如在面粉中掺滑石粉;在牛奶中掺淘米水;芝麻中掺砂子等。“以假充真”,是指行为人用一种产品冒充与其特征和特性不同的另一种产品,以欺骗的手段牟取非法利润,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违法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他种产品冒充此种产品,例如,用人造革冒充牛皮;以镀铜制品冒充黄金制品等
    • 生产、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19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在销售金额或者查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时候,可能涉嫌构成犯罪。如果达不到刑法设定的数额标准,则不构成本罪。对于经济犯罪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的数额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