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事实和法律的规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5 14:32:25 231 人看过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指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状况有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2.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

3.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

4.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

5.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2: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人相关文章
  • 哪些法律和政策规范网购行为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七条,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七条,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有关许可。第九条,网上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不得在网上进行交易。第十一条,网络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2024-04-25
    162人看过
  • 离婚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实际操作
    起诉离婚程序是这样走的:1、要求离婚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2、人民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3、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应当开庭审理,所有诉讼参与人都要参加庭审;4、庭审结束后,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离婚,也可以判决不离婚。民法典有未成年孩子离婚程序该如何走夫妻双方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起诉解决。只要夫妻感情破裂,不需要其他证据即可判决离婚。共同财产均分。共同债务均摊。过错方少分财产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裁定。一般情况,结婚后婚前彩礼作为共同财产处理,不能要求退还,如果没有结婚,可以要求对方退还彩礼。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要向对方要求补偿,需要对方有过错才行。对于孩子抚养问题,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哪方更适合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
    2023-07-01
    131人看过
  • 法律规范行为关系
    广告代言人
    这句话是《法理学》中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但并不太准确。原话应该是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因为法是人们社会一切行为的规范准绳,人们的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规范,法可以起约束作用调整社会关系进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们在法的规范范围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这是法的规范性特征的体现。广告行为规范第二十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应当设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具有与发布广告相适应的场所、设备,并向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登记。第三十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第三十一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第三十二条广告主委托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应当委托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第三十三条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
    2023-07-01
    400人看过
  • 死刑执行的规范:探究各国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
    国家执行死刑程序如下: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分裂国家罪可以判死刑?分裂国家罪不可以判处死刑。构成分裂国家罪,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2023-07-11
    422人看过
  • 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区别:一、内涵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区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规范可表现为具体得的法律条文,也可以体现在法律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具体制度和程序当中。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机构的形式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相应后果的行为规范。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三、具体适用不同。法律规范包含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在适用过程中,两个甚至多个原则可以在同一个案件中同时适用而不构成冲突和矛盾;法律规则适用表现为“非此即彼”或“全有或全无”的模式。《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和《机动车国标》并不具备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只是对电动自行车的车速限值、制动性能、整车质量、尺寸限制等技术性指标进行了技术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超标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机动车国标》也并未明确规定超标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
    2023-08-09
    325人看过
  • 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行政事实行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如暴力的侵权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具有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可致权益损害性的三大特征。行政事实行为能否提起诉讼?由于行政事实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当事人是不能对其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而它又不是行政主体的私法行为,也不能对它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可以提起赔偿。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具有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可致权益损害性的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2023-07-20
    118人看过
  •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的定义及特点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法律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2023-07-10
    331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概念上的差异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抛弃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主观上具有抛弃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该单方法律行为有效(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客观上具有放弃动产占有的行为。(2)不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具有抛弃不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真实有效。完成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担保物权的抛弃他物权的抛弃属于有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2023-07-08
    135人看过
  • 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范围:事实问题
    司法审查的范围实质即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野,亦即司法权在多大的边界内、多强的程度上可以对行政行为予以司法控制。确定科学的对事实审查的范围,对于行政执法行为的质量及行政效率至关重要。迄今为止的世界近现代法律史,尤其是二战以后的当代法律史是一部司法审查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正所谓物极必反,司法审查并非越大越好,必须安排在适度的范围内,因为过度的司法审查会降低行政效率,一旦司法取代行政权则又会导致“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悲局。由于行政事务的复杂性,适度的行政自由裁量实属必须。这样,司法审查的范围问题就十分突出,成为现代行政法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广义的司法审查的范围涉及两大问题:一是法院对何种性质的事件享有最后的裁判权,行政机关对何种性质的事件享有最后决断权,此即通常所讲的受案范围问题。大陆法系的行政法重受案范围的划定,以此作为区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主要手段。二是对个案审查的强度或程度问题,这是狭义的司
    2023-06-06
    176人看过
  •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一、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总的来说,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是有效的: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划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划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3.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4.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划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为和非表示行为。5.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划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6.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2023-07-18
    225人看过
  • 处理侮辱尸骨行为的法律规范
    盗窃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侮辱尸体罪的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为故意,即明知道是他人的尸体而故意进行侵害。可能行为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尸体,是指自然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躯体。强制侮辱妇女罪与侮辱罪有哪些区别强制侮辱妇女罪和侮辱罪有:1、两者侵犯的对象不同。侮辱罪侵犯的本质对象是抽象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强制侮辱妇女罪侵犯的对象不仅包括妇女的人格尊严,还包括妇女的不可侵犯权;2、两者主观方面不同;3、两者的客观特征不同。侮辱罪客观上有侮辱他人的行为,主要有暴力侮辱、言语侮辱、言语侮辱三种方式,而强制侮辱妇女罪只表现为暴力侮辱;4、两罪主体不同。侮辱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强制侮辱妇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刑事责任年龄的男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3
    220人看过
  • 美国法律对承销商行为的规范
    证券承销商是证券发行市场上经营承销业务的中介机构。从美国的法律看,对承销商的行为规范主要有:(1)禁止商业银行参与公司证券的承销,以防止商业银行利用其证券附属部门及存款进行投机牟利;(2)承销商对公开说明书的虚伪、遗漏负一定的民事责任,如证明确已尽到义务,可免除责任;(3)承销合同及承销商报酬情况必须予以公开;(4)承销商在承销期间从事稳定价格的行为(如为防止或延缓证券在公开市场上价格下跌而购买证券行为),必须依据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的规定,事先报告,否则是违法行为。
    2023-04-24
    92人看过
  •  法律对火灾行为的规范与衡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放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刑罚会根据其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如果行为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对于放火罪,行为人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放火罪,如果行为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放火罪刑罚规定:初步量刑标准与严重程度分析放火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该罪行的危害程度、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等因素,刑罚会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犯本节第三百
    2023-08-26
    500人看过
  • 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
    交通事故精神赔偿
    一、指代不同1、法律事实:就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2、客观事实: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范畴,无所谓对错之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特征不同1、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2、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决定主观意识,只有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意识的作用才能取得实践结果。一、交通事故精神赔偿的条件是什么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有损害事实。损害作为一种事实状态,就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侵权法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某种不利益的影响。要构成损害事实,首先这种损害应具有可补救性。其次,这种损害应具有确定性。 2.违法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间存在的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观联系。 3.
    2023-06-28
    99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人
    词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法人
    相关咨询
    •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26
      一、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第一,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法律效果,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当事人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
    • 民事行为能力的规范与法律适用
      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13
      1. 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被认为是成年人,而年满十八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被视为未成年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 对于年满十六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被认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他们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
    • 为什么说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中介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1
      关于理论知识可以在网上搜索。如果需要法律帮助,可以与本律师直接联系,无需拨打400电话。联系方式详见本律师的个人网站。
    • 律师的新行为规范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经2004年3月20日五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9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试行;2009年12月27日七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2次理事会
    • 事实婚姻行为的法律特征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18
      1、事实婚姻的男女应无配偶,有配偶则成为事实重婚; 2、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 3、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 4、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