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综合上面所说的,在小区没有物业的情况之下,那么都是可以由管理此片区的办事处来进行解决,或者是可以直接走诉讼的程序进行协解、仲裁;只要有合法的证明能够证明自己的权益,那么自己的利益就会受到更好的保护,所以,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大量的涌进城市的,此时如果是购买房屋的话,是可以成为小区的业主的,我么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权益的保护。
一、申请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问题是如何计算
1、申请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从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
222人看过
-
怎样确定民事诉讼的时效?
30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及其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82人看过
-
欠钱民事诉讼一般多久诉讼流程是怎样的
80人看过
-
民法一般诉讼时效期限
20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时效规定解读
380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安徽在线咨询 2021-09-301、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2、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3、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4、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一些人说,害怕自己的权利过了时间的规定就不能够再受到法律保护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结束是怎样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08诉讼时效期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1)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短期诉讼时效: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
-
民事诉讼举证时限的一般规定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5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
-
民事诉讼的举证时效是多久,民事诉讼举证时效的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1-03-04举证时效也就是审判实践中所说的举证期限,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来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根据审判实践经验,我所可以给举证时效下这样一个定义,举证时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提出某项主张时,应在人民法院规定的诉讼期间内,提出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逾期不能或者没有提供证据的即是不履行举证责任,放弃举证的权利,应当承担不利举证的后果的一种制度。 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有利于正
-
什么是诉讼时效?具体规定一般是什么样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0《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